第72章 推廣玉米(1 / 2)

梁崇一邊忙著羊肚菌的事,一邊請人把曬乾了的稻穀碾了一部分出來,剩下的帶殼裝在兩口巨大的水缸裡。

不像後世,機械的發展很成熟,現在將穀子變成大米,都是用碾子碾或者用石臼舂。

所以最後得到的大米,還帶著一些穀殼和碎米,顏色也有一些黃,吃的時候還要再篩揀一遍。

這些穀子如果全部碾了,大概隻能得到二百多斤大米,不過梁崇已經很滿足了,至少她後麵一年的糧食都有保障。

院子裡的四小塊菜地種的菜,也夠她一個人吃。

再去集市上買一些肉類就行。

穿過來的第二年,梁崇基本實現了自給自足。

今年的收稅官來得更晚一些,一直等到十月下旬,一行人才在吳正賢卑躬屈膝的帶領下,來到良禾村。

吳正賢敲鑼打鼓,已經提前得到消息的村裡人紛紛到廣場上集合。

納稅時,村民需要把自己該交的糧錢運到這裡,由收稅官統一收取。

而各家的人口數量和該收的稅錢等已經提前統計好了,裡正也會在一旁守著,以防收稅官有什麼臨時的需要。

不過在開始收稅之前,領頭的收稅官向眾人宣布了一個重磅消息。

新知府雖然才來了一兩年,卻對營州百姓的貧苦和糧食產量的低下非常痛心。

作為百姓的父母官,他幾次上書天家,最終得到皇上的準許,在營州大力推廣他多年前就開始研發和試驗的一種新作物。

名字叫做玉米。

收稅官科普,玉米也是糧食的一種,種植時間在每年的四五月份,到九十月份的時候,就可以進行收割。

根據知府的實驗,一畝玉米的產量,最少能達到四百斤。

好家夥,梁崇直接震驚了,在她還在尋思能不能撿個漏,找找沒有被本地人開發的作物的時候,人家就已經完成了種子的選育和培養,並直接把它推廣到了老百姓的身上。

果然人和人之間的差距,猶如一道巨大的鴻溝,難怪他能做知府,而自己隻是一個小老百姓。

接著收稅官又說,今年已經來不及種,但到了明年,朝廷要在營州大麵積推廣玉米的種植。

凡是想種玉米的人家,第一年,可以去官府領取一些糧種。

官府會按照一畝地發半畝種子的規格進行補貼,至於剩下半畝地的種子,則要花錢去買,但價格也非常實惠。

且玉米糧種的數量有限,先到先得。

梁崇想都不想,便直接打算明年開始種植玉米。

她正愁除了蘿卜,還能不能找到其他的跟羊肚菌進行輪種的作物。

畢竟梁崇種植羊肚菌的地,除了種植的這兩三個月需要之外,剩下的時間,隻能種點蔬菜和蘿卜。

利用率極低。

如果有了玉米,便可以輪作糧食作物了。

梁崇記得後世一些種植羊肚菌的農戶,也是用玉米和羊肚菌進行輪作的,不過收完玉米之後,還要把玉米的植株和根須乾乾淨淨的清理出來,不然容易滋生雜菌。

聽了收稅官的話,底下的村民竊竊私語。

大家都沒有聽過玉米這種作物,幸好知府隻是推廣種植,而不是強製,有些人家長舒了一口氣。

這些年不是沒有發生過類似的事情,官府為了完成朝廷的某項指標,強製讓他們種植某樣作物。

但營州氣候本就有些極端,像小麥這樣耐寒耐旱的作物,產量都非常低,更何況種植其他的作物。

往往種植其他作物的那一年,收獲很少不說,連解決基本的溫飽都成問題。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