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不是她缺糧吃了,而是她想起來,橡子果還可以用來做後世的一種美食,橡子豆腐。
說起來,她來了這麼久,搜了一下原生的記憶,發現無論是在南方還是北方,都沒有黃豆豆腐這種東西。
血豆腐和奶豆腐原身倒是吃到過,還在南方見到過橡子豆腐,不過黃豆做的豆腐,還沒有出現在市麵上。
當然,這三種東西也不叫做“豆腐”,而是叫做血旺、胡乳達和橡子涼皮,隻不過是梁崇習慣性這麼稱呼罷了。
黃豆也叫大豆,梁崇猜測,估計到現在,大豆都還沒有被引入大業朝。
這倒是和後世很不一樣,要知道,大豆在後世,有著悠久的種植曆史,是農民重要的經濟作物之一。
而且大豆中,差不多有百分之四十的蛋白質和百分之二十的油脂,是老百姓重要的蛋白質和食用油的來源。
還可以用來做醬油、豆漿、豆乳、豆製品。
不論對農業經濟還是食物的發展,重要性都不言而喻,後世更是直接爆發了大豆戰爭。
不過雖然還沒有被引進,但梁崇估計,這麼重要的經濟作物,那個神秘的知府是不會放過它的。
若是這個世界上真的有大豆的話,要不了幾年,應該就能看到官府來向老百姓推廣了。
做橡子豆腐的工序有些繁瑣。
梁崇先把橡子果烘乾之後,裝袋用木棍敲打,把外麵的殼脫掉。
接著又取出橡子仁,放入木桶裡,加水浸泡。
浸泡的時間長達三四天,期間要不停地換水,不然橡子的苦味去不掉。
四天以後,梁崇又去薩仁大嬸家借了石磨,把橡子仁磨了出來。
薩仁大嬸一家見到梁崇的操作,很是好奇,在營州本地,除非是十分貧苦的人家,不然沒人會去撿橡子來吃。
梁崇沒有多加解釋,隻說是要做一個美食。
磨好後,漿汁用紗布過濾到桶裡,再靜置一夜,撇掉上麵的水,留下底下的橡子粉。
再把橡子粉加水放入鍋中,不斷的加熱攪拌,等到漿汁濃稠,可以掛滴的時候,再舀出來,放入木盆裡冷卻定型,這樣便可以得到橡子豆腐了。
加點辣椒和醋涼拌,或者用來炒肉都行。
梁崇前世沒有吃過橡子豆腐,隻在視頻裡看人家做過,不知是哪一步沒做對,她做出來的橡子豆腐,怎麼吃都有一股苦味。
而且因為沒掌握好量,梁崇做了兩大盆出來,一個人吃不完,也不愛吃,便給相熟的人家都送了一些。
薩仁大嬸她們倒是很稀奇,沒想到平平無奇的橡子果,還能做出這種吃食。
本地人吃橡子果,一般都是去殼後把它磨成粉,加入一些麥麵之後,用來做手擀麵吃,還沒人想到可以過濾沉澱,留下裡麵精純的澱粉。
見了新做法,都很好奇,梁崇也沒有藏私,把方法教給了她們。
反正這東西,稍微一研究便能做得出來,南方早就有了,也不值什麼錢,再一個,吃著口感也不太好,還不容易消化。
最主要的是,做橡子豆腐的工序比較複雜,打鐵撐船磨豆腐,人生三大苦,梁崇現在有更輕鬆的賺錢方式,倒是不想要靠它去發什麼財。
所以隻要是問的人家,她都隨口教了。
卻不想,五天過後,方小魚拿著一碗橡子豆腐,忐忑的上了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