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 李繁的選擇(2 / 2)

他留在白家村任教,而不是去往其他開價更高的學塾,就是因為他在這裡,可以享受到白景洲所代表的豐富教育資源。

之前他隻靠定期到縣學上課都能考上舉人,就是因為他沒少與白景洲交流學問,沒少看白景洲的那些藏書,沒少沾白景洲的光跟林父以及書院的先生們間接請教。

他清楚自己的短板,也很明白自己怎麼選擇最好,所以他毫不猶豫選擇了繼續留在白家村任教。

托他這位舉人老爺的福,白家村學塾的學生數量猛增。

新建沒多久的學舍暫時夠用,但學塾先生的數量卻嚴重不足。

白景洲為了給李繁分擔工作量,果斷在本村聘了兩名秀才做先生。

這兩名秀才都姓白,之前他們去大名府考試時,也都是蹭的白景洲家的馬車、住處。

他們雖然學識水平不如李繁,但來學塾任教,教一教蒙童和還沒考中秀才的那批學子卻還是夠資格的。

正好這兩人的家境也不富裕,和李繁一樣,他們也需要在學習之餘掙錢貼補家裡。

白景洲就算不找他們,他們也是要主動去找白景洲毛遂自薦的,畢竟這可是一份錢多活少離家近的搶手活計。

中舉之後的白景洲並沒有像之前似的,絕大多數時間都在書院埋頭苦讀,去書院那邊謝過山長和先生,宴請過關係不錯的同窗,他就又和顧文萱、顧文海一起回了白家村。

待在家裡的這段時間,他整理了自家進行棉花輪作倒茬的試驗結果,以及番薯(紅薯)、番豆(花生)、玉麥(玉米)、丈菊(向日葵)的種植經驗。

在通過縣衙上報給朝廷的第二本小冊子裡,白景洲特意注明,番薯、番豆的種植方法是穆翰之提供的,他們隻是在穆翰之提供的種植方法的基礎上,添加了一些相對來說更加適合北方氣候水土的種植經驗,以及他們這兩年來的畝產數據、新作物果實和秸稈的用途、新作物的烹飪方式等。

去年年初新來的青山縣縣令和白景洲沒啥私交,但他能力和品行都還不錯,上任之後做了不少造福百姓的大事小事,和之前的彭縣令一樣,也是個不可多得的好官。

白景洲消息靈通,觀察了一年多,發現他確實是個踏實做事的合格父母官之後,白景洲就決定還是通過縣衙上報他們的寶貴經驗。

做完這件事,白景洲又幫著嶽父一家忙活起了顧文海的定親事宜。

顧文海的親事之前一直沒能說定,還是在他中舉之後,他們書院的袁夫子突然動了嫁女的心思,主動托了書院山長給他女兒和顧文海做媒。

袁夫子的女兒今年十四歲,比顧文海小兩歲,恰好也是該張羅婚事的年紀。

正好袁夫子的兒子也在書院讀書,且還和白景洲、顧文海等人關係不錯,他妹妹年紀到了,家裡人開始給她尋摸親事,但卻總是不是這裡差了點兒,就是那裡差了點兒,一直沒能尋摸到合乎他們一家心意的。

恰在此時白景洲、白景山、顧文海中舉的消息傳回書院,這位袁公子心念一動,就跟家中長輩推薦了他覺得是個合適人選的顧文海。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