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厚熜找到的是一封來自都察院左都禦史陳金的奏疏。
按照陳金所奏,大明諸邊鎮缺乏軍餉嚴重,民眾需要賑濟,故請以抄錢寧、江彬二逆所籍財貨,每邊給銀五十萬兩,宣府倍之。
大明有九大邊鎮。
這意味著一下子就要發五百萬兩銀做軍餉用。
這算是一筆很大的支出。
幾乎要掏空國庫存銀的地步。
而且…
這無疑還得出內帑補充才行。
明顯瞅準的就是朱厚熜的內帑!
因為據朱厚熜對曆史的了解所知,陳金代這些各邊要軍餉,並不是各邊真的缺軍餉嚴重,其實就是趁機勒索朝廷。
畢竟他這個外藩小宗剛繼大統,在軍中沒有根基,正是可以敲詐勒索的時候。
而按照明朝曆史上的缺餉案例,各邊真要缺餉到各邊要幾十萬兩才能解決的時候,那各邊早就嘩變了。
不是殺巡撫就是殺總兵了。
沒錯。
明朝邊兵素來也沒那麼溫馴。
因缺餉等問題而造反殺官員的次數還是很多的。
曆史上,嘉靖初期就有一次大同之變。
不過,大同之變倒不是因為欠餉,而是軍官苛待邊兵太狠。
總之。
大明的邊兵可不比內地衛所兵。
他們可以因為一時缺餉而忍受,但一鎮邊兵絕不會忍受到欠發幾十萬兩軍餉而不吭聲的地步。
所以,朱厚熜很肯定這陳金就是代各邊督撫文官乃至被督撫文官收買的武將們找他勒索一筆保護費。
不過,朱厚熜才剛登基不到一個月,還沒有自己的一支強大中央軍。
京營那點兵力不夠。
何況,現在京營也還沒被他真正把控。
所以,這筆錢,他再不願意給也得給,不然等著他的,可能就是俺答提前成功入關,而提前寇掠京畿,把他剛安置的那二十餘萬軍民提前消滅。
那可是他將來的根基。
他自然不會接受這二十餘萬軍民被提前消滅。
但朱厚熜沒打算白給,他得借此機會讓梁儲對他做一些妥協。
畢竟梁儲這人比楊廷和好說話,能商量的地方有很多。
因而,朱厚熜才要又宣見梁儲。
不過,梁儲此時沒有在內閣,而是去了楊宅。
因為陳金代各邊負責軍事防禦的督撫文官要錢的奏疏,梁儲已經先知道了。
畢竟奏本要先經過內閣票擬。
而各邊負責軍事防禦,也就是握著各邊兵權的督撫文官,都是掛著都察院都禦史或者副都禦史官銜的官,所以陳金是可以代這些督撫要錢的。
隻是陳金一下子替這些督撫文官要五百萬兩。
梁儲等中樞閣臣都有些舍不得。
因為要知道,在弘治朝鹽政改革後,計劃用作軍餉支出的太倉庫庫銀,歲入也就兩百萬兩。
但如今軍餉支出已經猛漲到三百餘萬兩。
虧空達每年一百餘萬兩!
每年朝廷都得左支右絀地從其他庫調補。
但這樣一來,其他各部也會缺錢,然後就得耽誤其他政務的執行。
比如治水建河堤,賑災放海寇。
尤其是治水。
在這個農耕生產為主的大明帝國,這是耽誤不得的民政。
同邊防一樣重要!
一耽誤就會導致生產力銳減,造成大麵積逃荒,如果再加上天災人禍,那民變就會很常見。
正德十五年的湖廣十五府大水,淮揚黃河泛濫造成大麵積饑荒,乃至出現人相食,就是因為前幾年水利工程等公共基礎建設投資沒跟上,造成一有水旱之災,脆弱的小農經濟就大麵積破產。
所以,本來梁儲是想著抄家後得到的銀子,即便要補充國庫一部分,也應該先存著以補虧空、治河賑災的。
但現在,江彬等的家產還沒抄完,陳金就要代各邊一下子要去五百萬兩,就等於國庫還是處於空虛狀態,也就還是談不上繼續讓朝廷有更多的財力用於民生修補。
按理,曆次新帝即位,有司都會替各邊要錢,畢竟新皇登基,怎麼也得給點恩賜,以收軍心嘛。
隻是朱厚熜即位,陳金要的太狠,狠到同作為文臣的內閣大臣們都覺得過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