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台上,許知秋盤膝而坐。
身前丈外,即是那片光滑如鏡的無字玉璧。
抬頭仰視,祥光逼徹,潤澤蓊蔚。
“……”
若果真如普泓所描述那般,這片玄奇玉璧,或許真能給自己帶來一些收獲吧
後方的天音寺僧人各自麵容不變,低聲頌佛,許是在為許知秋默默祝禱。
許知秋默默提升觀力,眼前頓時更加“清晰”了起來。
光潔玉壁之上,顯出淡淡薄光流動,一股說不出的莊嚴吉祥之意。
許知秋就那麼深深的看著。
一炷香,兩炷香、半個時辰……
時光流轉,就這麼悄悄過去了。
沒屁用
許知秋眉頭微微鎖了起來。
這玉璧誠然不凡,可他竟看不出絲毫端倪。
腦子裡琢磨著,或許得使些手段作用,試著觸發一下。
但這片玉璧對於天音寺來說寶貝得緊,自己可得悠著點千萬不能整壞了。
於是,很快把觀力提升到最大。
那雙眼窩中,金睛映出的輝光逐漸亮起。
直把觀力提升到極限,那雙眸中猛然迸射出兩道璀璨耀眼金色光柱。
嗤——!
光柱打在那玉璧之上,那堅實的玉璧頓時蕩起一層層如水波般的漣漪。
而籠統的去看那玉璧本身,竟如海麵一般泛起起伏波濤,仿佛化作了液態。
“啊!”
後方,眾僧驚呼。
都知道這是許知秋上手段了,於是心底生出激動和期盼。
既生出如此異象,那麼這無字玉璧的秘密,是要解開了麼
然而他們和許知秋一樣等了許久,卻遲遲沒有看到更進一步的變化。
慢慢的,希望不禁轉為失望。
許知秋亦是如此。
坐在那玉璧前,不禁搓起牙子,苦思冥想。
“聽普泓說,此物或有通靈特性那麼隻能被它主動選擇……還是說需要通過某種方式,才能觀測到它的本質麼”
“或許……需要超出現有的視角,達到更高的觀測狀態,方能一窺究竟。”
許知秋打定主意,
於是抱著最後嘗試一下的心思,閉上雙眼。
若這次再不行,那他也沒招了。
…………
“連他也不行麼”
見許知秋坐在那閉著眼遲遲不動,或許是放棄了。
每個人臉上都止不住有些消極失落。
普泓雙手合十,閉目一聲歎息:
“就連這等通天人物亦不能被玉璧認可,看來緣法二字,果真不可琢磨。”
由此可見,當年天音創派祖師何等機緣造化才能享此福報
偷天之幸,果真不可多得啊。
“師父!”
正欷歔間,忽的身上錦斕袈裟被徒兒法相扥了一下。
“您看。”
順著法相指引,普泓這才睜開眼睛。
卻見那石台之上,許知秋周身儼然包裹在一片升騰的逆生炁焰中。
整個人已經是雪染白頭,但逆生仍在繼續。
緊接著,肌膚毛發、血肉骨骼,一一褪去其形,散於天地。
最終隻剩一身白衣乾癟了下來,空蕩蕩落在地上。
“這、這是那時候的……”
老和尚瞠目。
他當然不會忘,當日許知秋與那獸神大戰,在瀕死突破時震撼眾生的景象!
……
失去了肉身,也就不再依賴血肉器官來感知環境。
眼睛再沒有意義,耳朵、鼻子、肌膚……也統統失去了意義。
也不再通過看、聽、嗅、觸來感知事物。
天地在許知秋“眼前”成了一片抽象的廣場。
遠近、內外、冷熱、皆失去了意義。
物質層麵的一切存在對他來說,都成了一個個散發著或大或小、或強或弱的輻射源頭。
若將原本的眼耳鼻舌身五感,再加上修真靈覺都算在內,那麼感知真實世界的界限,也區區不過管中窺豹。
而進入三重、融入天地後的感知界限,則如不受束縛、肆意遨遊的水中青魚。
使他可以在任意方向、任意的空間節點上進行幾乎無限的探索。
除了無法跳出時間維度,儼然可以算是“觀”的儘頭。
許知秋稱之為“天心視角”。
在天人視角下,許的意識如成千上萬條直徑堪比原子的絲線,開始觸摸、滲透那麵無字玉璧。
漸漸的,他找到了“門”。
然後,打開了那道“門”。
頓時,意識掀起一陣震蕩,那“門”後的存在與他的意識產生共鳴。
意識中具現出了一段精深玄奧的語意,若用文字表達出來的話,那應該是——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轟隆!
天心視角下乃是絕對理智,不受情緒左右。
但饒是如此,許仍是生出一股荒唐想笑的衝動。
當真是無心插柳柳成蔭,這無字玉璧的奧秘,竟然就是他求而不得的天書第四卷!
接著,那玉璧中湧出更多的玄奧語意,並不斷與他的意識融合。
且不談天心視角下的抽象變化。
現實世界中同樣生出了異象。
金光湧徹。
在那玉璧之上,
顯現出一排排如精靈一般跳躍的金色光點,令他們驚愕得齊齊站起身來。
“這……這是要出來了!”
普泓激動的狠拍大腿:
“良機莫失,你們快快深入禪定,以‘心眼’如實觀照!”
聞言眾僧齊齊落座,盤膝閉目,以禪定視角感知起來。
不多時,有僧人顫聲喊道:
“我、我看到了!”
“你看到什麼”普泓問。
陸續有僧人答複,聲音激動萬般:
“我看見了佛陀!”
“什麼!”
“是佛!是佛!我看到了!”
“世尊呐!”
“我佛慈悲!”
眾僧突然癲狂了起來,於定中得見佛祖,作為一個佛家弟子,還有比這更震撼激動的事麼
普泓也趕忙坐下入定,感知起來。
老和尚轉眼入定,然而剛以“心眼”觀測一二,
那顆從來於胸中安坐的心,猛地震蕩了起來!
在他的視角下,周天一片漆黑混沌,萬籟空虛。
唯有前方,於九層蓮台上盤坐著一個偉岸身影。
‘釋尊……’
普泓心笙搖動,猶自不敢相信。
可再看那偉岸身影頭頂肉髻、眉間白毫、足底蔓網……
竟如佛經中描述一模一樣,其身具足三十二丈夫之相,莊嚴無比,腦後懸金輪,發出無量佛光照耀大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