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亂起(2 / 2)

第四軍軍長馬三刀,以苗族、彝族、土家族等少數民族為主,以傳統刀槍為主。

這四個軍是趙安的主要野戰軍,趙安還以農合,以及趙安在各地的工坊為基礎,建立了地方武裝力量。

交給各地方的書記官指揮 ,書記官是趙安給組織內部各級一把手的名稱,主抓人事和思想建設。

此外還有一些副書記官,分彆管理如紀律檢查、宣傳、組織、統戰、財政等。

現在,西南幾省,趙安的勢力是名副其實的西南王。

此前,由於滇南阿迷州土司普名聲在從征“奢安之亂”後,實力大增,於崇禎四年(1631年)發動叛亂。

崇禎五年(1632年)普名聲死後,其妻萬氏仍領其眾,繼續為亂滇南,此後萬氏招安南土司沙定洲為婿,沙普合流,勢力越加壯大。

趙安決定。以征討沙定洲為安國軍第一戰,同時拿下雲南。

四川和貴州兩省已經被趙安經營地很成熟了,現在西南三省,就隻有雲南還不是那麼的穩定,於是趙安決定以沙定洲作為自己,從西南打到東北的第一戰對象。

此次作戰,趙安打算使用趙火的第三軍,以及馬三刀的第四軍。

兩支軍隊從四川進入雲南,路上的補給由趙家工坊提供,民夫由各地的農合組織, 當然趙安都會一一的給錢。

安國軍在雲南的戰鬥非常順利,經過一年多的戰鬥,安國軍在崇禎九年(1636),終於平叛成功。

同年年初盧象升率總兵祖寬、遊擊羅岱等諸道兵馳援滁州,與農民軍大戰於城東五裡橋。

農民軍戰不利,連營俱潰,北退五十裡,被斬一千二百餘級,從朱龍關至關山,積屍埴溝委塹,滁水為不流。

農民軍失利後,北渡逼泗州、徐州,複轉入河南。

但是大明朝的厄運沒有停止,山西旱災、蟲災繼續爆發,明軍駐守寧夏(今寧夏銀川)士兵,因兵餉無措,發生兵變。

饑兵群起圍攻官署。巡撫右僉都禦史王楫因不能措餉,饑兵索餉無著,乃鼓噪而殺之。兵備副使丁啟睿率軍鎮壓,捕獲為首者七人,立即處斬,兵變才被撫定。

沒過多久,大明北部幾省又發生大饑荒。

時饑民無糧,隻得食樹皮、草葉。樹皮、草葉儘,乃人相食。

山西、河南南陽饑荒尤為厲害。唐王朱聿鍵奏河南南陽饑,甚有母烹其女以食者。崇禎帝乃下詔發三千五百金賑濟山西、河南南陽,並免山西被災州縣新、舊二餉。

崇禎帝的三千五百金賑災款項,在如此大的饑荒麵前就是一個笑話,根本沒有起到什麼賑災的效果。

而俗話說“福無雙至禍不單行”,當大明朝內部風雨飄搖的時候。

東北的建奴正趁勢而起,崇禎九年(1636年)農曆四月十一日,後金國大汗愛新覺羅.皇太極稱帝,改元崇德,以是年為崇德元年。

正式改國號“大金”為“大清”,改族名為“滿洲”,定都沈陽,改名盛京。眾臣上尊號“寬溫仁聖皇帝。”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