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趙安看來,紙上治國是大明最終滅亡的根本原因。
治理一個國家,特彆是像大明這樣龐大的國家,是離不開一幫乾實事的人的。
舉例來說,就如同工作中,公司遇到了問題,需要解決這個問題。
首先大家針對這個問題,做出一個好的方案不容易,但是挑這個方案的刺,卻是十分的容易。
畢竟,世界上就沒有十全十美的方案。
這個時候,一旦去實施某個選定方案時,一旦出現了一點點的問題,前麵噴過這個方案的人,就會跳出來指責。
以顯得自己是多麼的聰明睿智。
但是當他自己去解決這個問題時,卻發現,自己的方案更差。
如果是一個優秀的公司領導,他既能選中最好的工作方案,也能推動執行這個方案。
如果是一個平庸的公司領導,也能隨便的挑選一個工作方案,然後去執行。
可怕的是遇到一個平庸,卻自己以為聰明的公司領導,在各個方案之間搖擺不定,一會兒覺得這個好。
一會兒覺得那個好,最終啥也沒乾成,白白的浪費資源。
崇禎帝顯然就是一個這樣的領導,也再次的印證了他的批語,“昏招連連步步錯,越是勤政越亡國”。
但是崇禎帝,顯然是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他依舊沉浸在,“諸臣誤我”的自我感覺之中。
沒有主見與擔當,是崇禎帝最大的缺點,偏偏他還老想著做一位中興之主,不停地勤政(折騰),最終成功的將大明勤亡國了。
在盧象升戰死,楊嗣昌失勢之後,崇禎帝將眼光放到了洪承疇與孫傳庭的身上。
崇禎帝進洪承疇為兵部尚書兼右副都禦史,總督薊、遼軍務。
孫傳庭總督保定、山東、河北軍務。
說白了,就是啟用這二人,一人應對外敵建奴,一人鎮壓農民起義軍。
趙安在西南得到這個消息的時候,不禁的為這二人捏了一把汗,根據經驗,崇禎帝的“愛”,可是很沉重的。
要是你但凡是有一點點的,辜負了崇禎帝的“愛”,那麼崇禎帝對你的“愛”,就會立馬的轉變為崇禎帝的“恨”。
像楊嗣昌那樣,僅僅被趕出京師冷落的,算是下場好的。
畢竟袁崇煥被淩遲處死的例子,剛過不久。
在趙安心中,袁崇煥確實是一個毀譽參半的人,爭議很大。
但是不可否認的一點就是,是袁崇煥解了京師之圍,且在之前的寧遠之戰中,袁崇煥以葡萄牙製的紅夷大炮將其擊敗。
使得兵鋒正盛的努爾哈赤,敗退沈陽,並於之後不久病死。
努爾哈赤死後,滿清內部,進行了一段時間的權力爭奪,也從客觀上減輕了大明朝的壓力。
所以在趙安看來,袁崇煥就算是功過相抵,應該也是罪不至死才對。
不過沒想到的是,崇禎帝居然將他千刀萬剮。
……
趙安在得知朝廷此次的大敗,以及最新的人事安排之後,趙安開始部署西南三省的防禦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