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以田土開定人心,得固安(1 / 2)

“屯田,本就是兵民結合,將無主之民收歸,墾種荒地之製,以此來供給軍糧、給養,從這方麵看,這些所謂無主之民地位就不高。”

“若是要典農官招募,就必須要以豐厚的獎俸,所以當年以免除兵役、徭役為獎,方可募得屯田客。”

“這樣的製度,在現在手中有百萬流民的時候,就不必特設獎勵了,”張韓開門見山的說出了他心中想法。

“因他們不光是無主之民,而且是擾亂兗州治安的罪民,歸降非所願,若無明公將之擊潰收降,現在這些人完全會曝屍荒野。”

荀彧聽到這眉頭一皺,嘴唇動了幾下,但卻忍住並沒有開口。

曹操則是意味深長的思索起來,但聞言卻麵有喜色。

他聽懂了張韓的弦外之意,若是說得難聽點,這百萬歸降來的賊寇流民,可以不當人口,當牲口。

連特設的獎勵都不用了,但卻不是抓他們去服兵役,或者流放戍邊,而是開墾荒土,種植農田。

這還不是惠民嗎?這本身就是恩賜!

畢竟可以吃飽飯啊。

“不特設,便是和當地百姓地位有所劃分,”張韓認真的搓著手,他的語速較為緩慢,因為自覺不善口才辯駁,所以每句話都是儘可能想好,才說出口。

“這樣一來,屯民地位降低,卻比降卒的下場要好,一部分人就會暫時安心勞作,聽從軍隊安置。”

“婦孺、老人、小孩等,以手工為主,編織草鞋、草席、蠶桑為業,分置於彆處,讓家人各司其職。”

“原本的三十萬降兵,不說遣散,以精選為名,從其中挑選出精銳來,入營操練,其餘均做軍屯儲備。”

“設置細化農官,以每年記錄屯田功績,並察其言行。勤懇、刻苦之人,每年因功可分田、賞金銀錢幣,或是令其成家定居為民。”

“這樣一來,屯民上可有希望,下可求溫飽,每日勞作可充實其心,閒時有處可去不必迷茫,自然會安定。嗯……他們甚至會感恩戴德,因為明公讓這些流離失所的青州賊活了下來。”

“這是大致的想法。”

同時,有家之人分開勞作,可以讓熟識的人各住一方,彼此之間相互掛念羈絆,每年農閒的時候,再讓他們見麵居住,以解思念之情。此舉可令治安安穩。

話說到這,曹操和荀彧同時陷入了沉默。

從張韓的話裡,他們聽到了一些與常人所言不同之處。

此計不光屯田解決溫飽,最重要的是通過勞累讓屯民無暇多思,而有閒暇時候又會思念家人,或者思念休憩不會多生事端。

上設立分田與民,給予他們希望。

下則以溫飽為界,讓降民有活路。

而且對於賊寇軍三十萬卒,也不說遣散,而是精選。

選上則為精銳,選不上就隻能為屯田客,對於他們來說極其重要,對於曹操來說和遣散也並無分彆。

這一番話,又讓曹操再一次覺得欣賞。

雖然他很想如荀彧一樣,共情天下百姓的存亡,去思考這樣做會不會對不起這些遷徙勞累的屯民,以最大的惠政來安撫民心。

可是,曹操共情失敗了。

聽完張韓的話後,他甚至感覺到一絲興奮,以往在心中埋藏的設想躍然而生,就好似被知音者勾出來的音符,聽到合拍的曲子,自然想要高歌豪邁一首詩。

這策論的道理他當然懂。

可如此詳細的分劃門類,一一設條的思考,卻是頭一次。

故而覺得張韓這個人有點奇怪。

他出發點似乎很高,不像是將自己看作“小吏”、也不是“將軍”、更加不是憂國憂民的“賢人”,因為這些人心中總要裝著百姓吧。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