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大明太子三條腿(2 / 2)

癸未年就是崇禎十六年,所以癸未科二甲就是新科進士。

領頭鄉勇著實吃了一驚,連忙把柵欄再推開一條縫,探出腦袋細看。

隻見來者雖然衣衫襤褸,卻膚色白皙,舉止端凝,確實像暫時落難的讀書人。

他心中信了三分,態度便恭敬了許多。

“不巧,老爺今天不在家……小人粗鄙不懂事,公子稍等一等,小的這就請大管家過來說話。”

說完,領頭鄉勇重新關上柵欄,招呼同伴去請管事。不一會兒,一個中年人來到村口,正是田管家。

田管家見過大世麵,行事非常謹慎,沒有輕信“朱之佐”的說辭,而是細細詢問了一番。

朱慈烺作戲做全套,自稱因時局動蕩,去年未能謁選官職,不幸滯留京畿。

後來順軍、清軍輪番破城,便趁亂帶著家眷逃了出來。

東拉西扯間,又說與同年狀元楊廷鑒、榜眼宋之繩、探花陳名夏都是至交好友,並且將這些人的表字、身材、容貌說得有鼻子有眼。

還說前些年曾拜見過田老尚書,如今一副乞丐模樣來投奔,真是慚愧。

朱慈烺是當朝太子,自然見過田唯嘉,見過楊廷鑒等一甲進士,說得有板有眼。

除了他不是朱之佐本人之外,其他描述都是“據實說來”,一點都不摻假。

總而言之,足以證明他就是朱之佐本人,絕非流寇派來的細作。

到最後,非但田管家深信不疑,就孫二弟都不禁感慨萬分。

“我滴個乖乖,原來朱大哥是新科進士呀,我真是瞎了狗眼。他們把文曲星喊成秀才,豈不是連降兩級?”

“唉!”

朱慈烺對這個效果非常滿意,故意長歎一聲,又道“學生實在是萬不得已,才來冒昧前來投奔,見笑了。”

“哪裡的話,時局大亂,大家都不容易。隻是老爺確實不在,要不……勞煩您去城裡找他。”

“我們一路躲躲藏藏,好不容易才來到貴村……算了算了,既然田老不方便收留,學生就另想辦法吧。打擾了,打擾了。”

朱慈烺搖著頭拱手告辭,作勢就要離開。

田管家頓感左右為難。

要知道,明代官場非常重視同年同榜之誼,特彆是殿試同榜,更是了不得的緊密關係。

朱大典官至漕運總督,地位比六部尚書絲毫不差,他的族侄前來投奔,田家是一定要維護周全的。

且朱之佐又是新科進士,堂堂的官老爺,更不能有所怠慢。

誰知道此人以後會走什麼運,當什麼官。這可是二甲進士啊,以後就是當上首輔,也一點都不稀奇。

如果僅因為怠慢而結怨,太不值當了。老爺一旦得知,肯定會重罰。

想到這裡,田管家連忙將朱慈烺叫住,誠誠懇懇地道以歉意。

說是老爺進城前吩咐過,一定要嚴加防範,不得放任何外人進村,免得著了賊寇的道。

“這也是應該的,要不……您派個人進城問問?”

田管家略想了想,覺得這個折衷方案確實可行,便一口答應下來。

“那就勞煩朱老爺在村口稍等,小人這就派快馬進城通知老爺。”

朱慈烺知道事情成功了一半,心中不禁一喜,連忙拱手道謝。

村口柵欄很快打開,田管家帶著家仆送來幾張桌椅板凳,並奉上茶水糕餅。同時,一匹快馬疾馳而出,趕往饒陽報信。

田管家寒暄了幾句,又一聲告罪,謹慎地帶人縮回村內。

狼吞虎咽完一張蔥餅,孫二弟終於忍不住低聲問道“朱大哥,不,朱先生,您真是進士大老爺?”

朱慈烺笑道“騙他的,我若是朱大典的族侄,早就去地方上任了,怎會一直分不到官缺。”

孫二弟仍將信將疑“那你咋知道那麼多?連瓊林宴上用什麼酒盞,文曲星排什麼座次都清清楚楚。”

朱慈烺道“現編的,我諒田管家也沒吃過瓊林宴。我就是說大明太子有三條腿,他不也得信?”

孫二弟“……”

上一頁 書頁/目錄 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