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青穗背著包袱,跟著人流往天寶寺去。
她身後的不遠處是張氏,也朝天寶寺去采買蔬菜糧食種子。
天寶寺臨內河,走過州橋後,人越聚越多,人頭密密麻麻,攢動不已。
一路上店鋪林立,瓠羹鋪子、饅頭店、藥店、風味飯食店鋪等應有儘有,小攤販沿街叫賣的聲音此起彼伏。
何青穗算是劉姥姥進大觀園,頭一遭真正體會古人的市集的繁華。
據原主的記憶,現在的啟朝還是處於建朝初期,百業待興的時候。
不敢想象如果是繁榮的曆史時期,這裡會是多熱鬨的景象!
過了州橋後穿入街道,一座宏偉輝煌的寺廟就屹立在前方。
聲音和人流越發的嘈雜起來,張氏把何青穗跟丟了。
她隨著人流擠到了邊沿,琢磨著橫豎何青穗會在天寶寺呆上許久,於是轉去一旁買賣種子的店鋪,把何老太交代的事情先辦妥了,再轉回來慢慢尋找何青穗。
天寶寺開放了寺院的前方占地方圓數百畝的三重前院,何青穗剛走進大門,飛禽走獸、貓、狗等動物的叫聲就傳入耳內。
這裡是第一重寺門,挑擔子的大伯叫鄒老伯,他擔著一些自己老伴在家織的各色彩絲線,打算換點兒銅子補貼家用。
“姑娘,進第二重寺門,裡麵都是買賣你們小姑娘喜歡的各色飾品。”鄒老伯熱心的招呼著何青穗。
果然,進了第二重門,裡麵的情形與第一重寺門外雞飛狗跳天差地彆。
寺院的庭院中搭設著彩色的帳幕、露天的棚屋和售貨攤,鱗次櫛比。
草席、草鞋、弓箭、韁繩,還有女子們的刺繡、珠釵、絲巾等等一應俱全的擺開。
鄒老伯見那邊有一處空位,趕緊把擔子落下來。
何青穗跟著在他的身邊也停了下來,打開了布包袱,鋪在地上,把工藝品挨個的擺整齊。
鄒老伯一邊擺攤,一邊瞅著何青穗,恍然大悟,“我還以為你是來挑頭花的,原來你也是來賺銀子貼補家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