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昌合上手上的奏疏,抬起頭來看了看自己的長女。
“狻猊兒,你給耶耶說實話,你這到底謀劃了多久了?”李昌把奏疏丟在一邊,牢牢盯住了在他這兒吃杏仁酪的李安然。
“三四年吧,打下回鶻那年,我就在考慮這事情怎麼辦了。”李安然舀起一勺杏仁酪,送到嘴裡嘗了一口,“阿耶這的杏仁酪果然好吃的很。”
“你喜歡,耶耶每天都能派人給你賜過去。”李昌歎氣,“魏朝以來,皇帝太過抬舉佛徒,在世家之中也大肆推行佛教,以至於到了燕朝和先帝時期,佛寺圈土、膨脹已經儼然有超過世家的勢頭。”
“不是有勢頭,是已經超過了。還有寺廟豢養僧兵,阿耶把世家的兵權打下來了,又在朝中布置無根基,隻能依附於皇帝的孤臣,才稍稍刹住了自漢朝以來,外戚世家掌握兵權的車輪,倒是在我們瞧不見的地方,默默長出了一刻討厭的菩提樹呀。”李安然將手上的白瓷小碟往邊上輕輕一擱,發出了一聲響。
“既然敢豢養僧兵,自然是破戒無數了,吾兒何不效魏武帝?”李昌眉頭微皺。
他上了年紀,鬢角已經染上了秋霜,臉上也多有歲月的刀痕,隻是在修長的眉形和一雙微微上挑的鳳眼之上,還能清晰尋到當年的英俊。
李安然眉眼彎彎,露出了一個狐狸一樣的笑容:“阿耶忘了……象雄王室,好像也尊佛吧?”
李昌了然,父女二人相視一笑。
“既然如此,就由你代耶耶行事,一切大小事宜都不用來過問耶耶了。”李昌從書案後出來,伸手攬住自己女兒的胳膊,“陪耶耶用膳去。”
李安然為了操辦辯法會的事情,問禁中調用了一千赤旗舊部,用來維持現場的秩序,同時還拿出了自己一年的年俸來操持相關事宜,如今隻高興每天要麼去妹妹於菟家蹭飯,要麼跑到宮裡找皇帝蹭飯。
反正寧王府的飯菜本來就樸素,要吃好吃的果然還是應該蹭阿耶和孕婦的。
李安然要辦辯法會的事情是從春闈之後就昭告天下的,經過夏三月的時間,已經傳遍了整個大周十五道所有的角落,而早在夏安居結束之前,十五道都已經遞上了將要來天京參加辯法的高僧的名單。
若還有僧人想要來觀摩此次辯法,那就隻能自己托缽乞食,或者準備盤纏,從自己的寺廟趕到天京來了。
多吉是來自象雄的番僧。
象雄新王剛剛登基,之前幾年時間,一直在內亂的象雄終於在“雄主”的手腕之下,結束了長時間的部落割據。
象雄的新王赫也哲在目睹了大周於十年之間,先後攻克東胡,滅西涼、回鶻的煌煌戰績,自治剛剛統一的象雄是沒有能力和大周爭雄的,而且比起象雄,大周有太多讓人目眩的東西了,所以他決定先向大周表示稱臣,並且求取一位大周的公主作為妻子。
多吉是他派來先行了解大周風俗的“探子”。
畢竟象雄和大周無論是在體製上,還是風俗上都不儘相同,唯有一樣東西,在大周和象雄的土地上都很盛行——那就是佛教。
沒有想到多吉剛剛來到天京,就遇到了百年難得一見的大周十五道高僧齊聚一堂,為“辯法盛會”做準備的時機。
因為不止有十五位高僧會趕來,所以天京的驛館都已經提前打點好,可以供那些前來目睹盛會的善男信女們居住,至於前來的高僧們,也會交由天京的四座佛寺代為安置。
多吉雖然是番僧,但是因為從象雄來大周做生意的商人並不在少數,所以也會一並帶著一些番邦的佛經、對僧人的習俗來到天京,報恩寺接待的番僧雖然少見,卻也不是一個都沒有過。
多吉亮出自己的戒碟和過所,便在報恩寺的知事出領了暫住的憑證,這時候來報恩寺掛單的僧人不少,其中有五道的高僧下榻。
報恩寺參與辯法的高僧延道本就是本寺的和尚,加上輩分高,自然是單獨住一個廂房。
除此之外,還有來自其他幾道的高僧,法名喚作可慧、悟心、清海、槃寂的禪師也暫住在此處。
這些禪師都是戒臘三十年以上的上部老法師了,多吉雖然也已經年已三十五,卻從來沒有機會見識這麼多高僧齊聚一堂,一時好奇,便去一個個拜會。
其餘人倒還好,哪怕是年紀最大的清海,也願意和他迎往一二。
唯有一個禪師槃寂,來了之後就終日閉鎖在廂房中,多吉前去拜會也不曾理睬。
據說這位法師來自嶺南道,嶺南道原本就是艱難貧苦之地,人口稀疏,富裕地方的人也不肯去,比起大乘佛法更盛行小乘,加上寺廟數量也是十五道中最少的。
加上小乘佛法崇尚再現佛陀時期貧苦、單一的生活,常常托缽乞食,嶺南道的僧眾可以說是十五道中占地最少的一批。
對於其他人來說,嶺南道這一次脫穎而出的僧眾首領不是來自州府大寺的大乘高僧這件事,還是讓他們比較意外的,畢竟他們也沒想到白龍寺的僧眾們,居然辯不過一位來自名不見經傳的小寺廟的僧人,實在是有些丟大乘眾部的臉。
對於槃寂來說……這大概就是所謂小乘僧掉進了大乘堆,我跟你們沒啥好說的。
——都行,都好,都可以,隨便吧。
多吉身材微胖,為人又總是見麵臉上先帶著三分笑,雖然長得不俊俏,臉上還微黑,但是一派憨厚模樣,很快就獲得了不少僧眾的好感。
他不僅和這些人交流,還在心裡給這些人做了一個高低劃分。
比如說,可慧法師雖然和善,卻迂腐。悟心法師德高望重,卻是個思慮很重,總喜歡思前想後的人。清海年紀大了,經過舟車勞頓來到天京,自己先差點沒緩過氣來。
還有本寺的延道法師——這人最是心高氣傲,似乎也不太喜歡自己的觀點被人駁斥。
多吉有一次曾經聽到過延道和自己的師兄玄道爭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