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第 104 章(1 / 2)

古代農家種田記 章小夢 9036 字 10個月前

胡氏看著走遠的小胡氏, 咧嘴笑了,平時老給你占上風,風水輪流轉, 今天終於輪到自己了!

剩下的幾個人都不說話了,又一次麵對這兩人的交手, 呃……還沒交上手呢,另一方就不戰而退了。

胡氏也不理會剩下的幾個人,甩著手哼著小曲往回走, 顯擺也挺累人的,還是回家吧。

胡氏手上的鐲子不止氣走了小胡氏,回到了大兒子家, 陳大柱倒還好, 李氏的眼睛都要冒綠光了。

要知道她也沒幾件首飾,除了成親的時候一對銀耳環,銅手鐲,還有前幾年又買了對銀耳環換著戴, 彆的就沒有了。

她也不是不想買,可家裡的銀錢都在丈夫手裡, 買那對耳環她都磨了好久, 還想買鐲子, 那是想都彆想。

這會兒看見婆婆手上的銀鐲子,她第一反應是看向丈夫,以為是陳大柱買的。

“看啥看?這鐲子是青青買的,下午剛給我送過來, 要一兩多銀子呢!”胡氏看了圍著她的兒孫,沒好氣的說道,“平時都白疼你們了, 還不如青青對我好呢!”

老太太心想,自己疼青青才多長時間,疼這些人比青青可長多了,還沒有青青對自己好呢!

“奶,你取下來給我們看看唄!”說這話的是春草,她眼裡的嫉妒都掩藏不住,也不知是嫉妒胡氏有鐲子戴,還是嫉妒陳青年紀輕輕能買的起銀鐲子。

而春花則是羨慕,沒看出嫉妒來。胡氏打量著幾個人的神色,把幾個人的神色看的清清楚楚。

而這時的方氏也在看著手腕上的鐲子,這鐲子雖然沒有婆婆那個粗,可看著更精致一點,也更好看一點。

心裡的激動隻有自己知道,她不知道咋說出來,閨女知道心疼自己了,還給她買了個鐲子戴。

自小青青就比彆的孩子懂事,沒鍋台高就開始燒飯,自己生田田的時候,是青青照顧的月子。

不止照顧自己做月子,還要燒飯給家裡人吃,那時候青青才六歲吧!

比現在的田田還小一歲,田田這麼大了,還沒燒過一頓飯呢!不比不知道,一比才感覺到田田比青青那時候可差遠了。

看來不能再慣著田田了,當學的要學起來,姑娘家最基本的都要會才行,不學點東西咋嫁人啊!

像青青這會兒,飯燒的好,吃過的就沒有不誇的。絡子打的也好,天天能見到錢。最不拿手的是針線活,可再不拿手,也能做出衣服來,哦,對了,青青納出的鞋底很是勻稱,穿起來也舒服。

方氏越想越覺得自己閨女好,一般的姑娘都比不上。可想到另外一個閨女,看來自己要抓緊了,不然田田就落下太多了。

而陳青是一點也不知道,方氏在心裡使命的誇她,她下午從老太太那回來,就坐炕上打起絡子來,小金庫憋了一小半,她要抓緊點打絡子,讓小金庫從新鼓起來。

沒要幾天,夏收就開始了。

夏收主要是收麥子,村裡人都開始忙活起來。

陳青家今年還是種了五畝麥子,這些麥子要先用鐮刀割倒,再捆成麥捆,拉回家來,用石滾子把麥粒壓下來,再曬乾就行了。

聽著好像不難,其實裡麵的步驟很多,還要注意很多細節。像麥子要全割完再捆,等割完了,從最先割倒的開始捆,先割的都曬的差不多了,這樣拉回家省事多了。還有要隨時注意天色,怕老天爺不高興再變臉,那可就糟了,麥子淋了雨,半年就白忙活了。

還有很多東西要注意,做老百姓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收麥子了,大虎也回來了,這時候要爭分奪秒的乾,說不定就遲了那一會兒,麥子就會淋上雨。

陳得壽拿著銅鑼,在地頭敲著,還大聲吆喝了幾句,“嘡嘡……嘡嘡……開始夏收了,都抓把緊啊!彆等下雨了再使勁,那可就晚了。”

一到夏收秋收的時候,陳得壽總會這樣吆喝上幾句,讓村裡人有種要下雨的感覺,嚇的村裡人能不抓緊乾嘛!

陳青家四張鐮刀,之前都是陳二柱方氏帶著大虎二虎四個人乾的,今年多了個三虎。

村裡十來歲的男孩能當半個大人使了,而三虎今年九歲,陳家基因好,孩子個子長的也高,三虎的個子能趕上十一二歲的孩子,家裡吃的不差,幾個孩子長的也壯實。

三虎站出去就像個小牛犢子,今年死活拿了張鐮刀,家裡閒人又多了一個,那就是方氏。

氣的方氏這會兒就要進城,說再買張鐮刀回來使,被陳青好歹給攔了下來。

陳青還是老樣子,家裡燒飯洗衣服的活她全包了,現在不止要讓家裡人吃的飽,還要吃的好,想吃的好能缺的了豬肉嘛!

進城是彆想了,她一個人家裡人也不同意她進城啊!她隻能看村裡有沒有人進城,到時候讓人帶點肉回來。

村裡人都淳樸,帶肉這點小事一般都不推脫。再說了,陳青也不是那小氣的,會抓幾個糖塊給幫忙的帶回去,誰家裡都有孩子,糖塊對於孩子們來說,就算是好東西了。

夏收剛收了一天,陳青家迎來了一個意想不到的人,秦二郎。

秦二郎站院門口叫門的時候,陳青都有點傻了,這不年不節的,他怎麼來了!

這會兒的天色還早,太陽剛剛爬出來,家裡就陳青帶著田田在家,方氏也去地裡了,昨天三虎割了一天麥子,方氏今天去跟他換著割。

秦二郎一本正經站在門口,對陳青說道,“我過來給家裡收麥子。”

啊?

陳青以為自己聽錯了,他過來給自己家收麥子的?懷疑的打量著他,他收過麥子嗎?

城裡的人都沒乾過這些活吧?

不怪陳青這麼想,自古以來不都這樣嘛,城裡的孩子連麥子稻子都分不清,還能指望他們乾農活!

看著麵前這個堅持要下地乾活的人,算了,要去就帶他去吧!等做不來的時候,他就會知難而退的。

接過秦二郎遞過來的東西,看樣子像是點心,還知道帶東西過來,這禮數可夠全的。

“下次人來就好,彆帶東西過來了,咱們這不時新這個。”這要是個勤快的,一年跑的又勤,那光買東西的銀錢就不少。

陳青說的話沒有彆的意思,就是客氣的讓彆帶東西,可聽在秦二郎的耳朵裡,就是青青想他過來,看他過來沒不高興,沒聽青青說下次人來就好,青青還想他再來呢!

兩人一前一後向村前走,村裡的地都在那一塊,之前秦二郎進村的時候是從邊上走的,那時候收麥子的都埋頭苦乾,沒幾個人注意到他。

這會兒可不一樣了,陳青帶著他從田埂上走的,難免有人坐在地頭歇腳,看見兩人過來,喜歡說笑的婦人就調侃兩句。

“喲,這哪裡來的小哥呀,跟在青青後麵乾啥呢?”

“青青,這誰啊?來給你家收麥子的……”

想看陳青臉紅的人要失望了,想看秦二郎尷尬的人也失望了,這兩人一個臉色如常的招呼,嘴甜的喊著伯伯嬸嬸,對於他們的調侃,陳青隻當自己沒帶耳朵。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