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疼弟弟是好事,家裡幾個孩子感情好,以後遇到事才能互相幫襯。
“青青你也彆急,爹真的準備去問問。”陳二柱沉吟了一會兒,又接著說道,“我去問問馬掌櫃的,他認識的人多,經過的事也多,看看他對這事是個啥看法。”
說著看天色還早,進屋換了身好點的衣服,就準備進城。
陳二柱之前身上穿的是去地裡乾活的衣服,那上麵的補丁都要數不過來了,現在要進城了,肯定不能穿這身破衣服去。
娘仨看著陳二柱大踏步走出去的背影,心裡想著啥隻有他們自己知道。
“三姐,我真的能去讀書嗎?”
三虎自從聽了陳青說了這消息,心裡就沒一刻安穩的,充滿著不確定感,就想得到一個肯定答案。
不管是能,還是不能,總比現在搖搖晃晃的強。
要是不能他肯定失望,可他本就是個農家孩子,不能讀書才是天經地義的吧。
陳青看他這小可憐的樣子,心酸的摸摸他的頭,“能,肯定能,爹不讓你讀三姐出錢讓你讀。”
方氏氣的敲了她一下,“彆瞎答應他,等你爹回來再說。”
她也想讓兒子去讀書,上麵倆兒子沒趕上好時候,這小的說不定真能去讀書。
要真像青青說的那樣,讀上兩年就能做個賬房先生,她準備讓二虎也去讀,家裡的銀錢要是不夠……方氏咬咬牙恨下心,要是不夠就把地賣了,賣上兩畝應該就夠了吧?
陳青還不知道方氏心裡的想法,要知道了肯定給她一個大大的讚。
家裡這幾畝地那就是方氏的命根子,她看的比誰都重,之前誰要敢讓她賣地,她能和人拚命去。
而現在呢,聽說關係著兒子的前程,她沒要人勸,自己都打算賣地了,不得不說,天下最偉大的愛就是父母的愛了。
怪不得人常說,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三人在家都是心不在焉的,做啥事都三心二意的,陳青一上午也沒打出一個絡子來,要知道她認真打的話,一天能打出三個絡子。
平時她都是慢悠悠的打,上午一個,下午一個,一天兩絡子,就能賺上十六文,她已經很是知足了。
而今天呢,一上午才打一半多一點,陳青看著手裡還沒成型的絡子,實在是沒心情打了,把打了一半的絡子扔針線筐裡,來個眼不見心不煩,還是去給娘搭把手吧,燒飯去。
灶膛下三虎坐那燒火,陳青沒去搶他的活,又看看方氏手裡的活,正往鍋裡貼餅子呢,已經貼了一半了,自己何必又去沾個手,搞的兩人手上都是麵好玩嘛!
唉……
看來自己今天又要吃現成的了,在灶房裡晃悠了一圈,她又出了院子,站院門口向東望了望,還是沒看見陳二柱的身影。
等飯都端桌子上了,陳二柱還沒回來,方氏看了看馬上都要過了飯時了,“咱們先吃吧,給你爹留點就是了。”
中午也沒燒啥好的,就貼了一鍋玉米麵餅子,玉米麵裡還放了點白麵,吃的還算不錯。
兩畝坡地這幾年還是種玉米,一年收回家兩百來斤,家裡也沒拿玉米繳稅,都是給了銀錢,倒是那兩畝好地都是拿糧食繳稅的,不然縣裡來的衙役也不讓啊!
邊邊角角的零碎地方他們倒是無所謂,像村前那一片地你想用銀錢代替是不行的。
兩百斤玉米收回來,肯定是要吃的,家裡糧食雖然夠吃,但你不能儘挑好的吃呀,玉米麵也不差啊,村裡有的人家連玉米麵都吃不上呢!
家裡人口這麼多,兩百斤玉米要不了多久就能吃完,可誰讓家裡有個會過日子的呢,家裡這點吃完了還不算,還要再買一點回來。
這人是誰呢?不用想,肯定是當家“主母”方氏,這幾年,哪一年她都要買上三兩百斤玉米麵回來,加上家裡自己種的,一年要吃上四五百斤玉米麵。
四五百斤聽著多,一年十二個月,平均攤攤一個月也就四十來斤,一天也就一斤多點,也不算多。
就像今天這一鍋餅子,起碼要用上兩斤玉米麵,就這還是加了白麵的,不然一鍋餅子要三斤玉米麵差不多。
今天這一鍋餅子一頓肯定吃不完,要家裡人都在差不多能吃完,就他們四個人,飯量還是家裡麵最小的,這鍋餅子夠他們吃兩頓還有剩。
除了這鍋餅子,方氏還燒了個湯,湯裡放了兩雞蛋,這日子在村裡已經算不錯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