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齊人高的雜草旁邊,正呆呆的站著一頭猞猁,而且還是歐亞猞猁。
之所以可以一眼認定那是一頭歐亞猞猁,而不是其他的野生貓類,主要還是因為猞猁的辨識度實在太高了。
這家夥長得賊帥!
差點就要趕上我程虎的十分之一了。
以前在電視上看過不少猞猁的紀錄片,對這個大家夥也算是有些了解。
知道它生來高冷。這好像是貓科動物的通病啊。
也知道它可以殺死重達四百斤的馬鹿,甚至可以殺死大灰狼。
所以,隻要它想,它完全可以殺死任何一個赤手空拳的人類。
之所以這麼說,主要還是因為歐亞猞猁太牛逼。一隻成年的歐亞猞猁,可以單挑殺死任何一隻成年的大灰狼。
雖然很多時候,在文獻資料的時候都會看到一些類似於‘猞猁的天敵在亞洲主要是豹,在歐洲主要是狼’、‘狼抑製著猞猁種群,當狼在一個地方繁盛,猞猁將會消失’、‘強大的狼群會襲擊並殺死猞猁,尤其是小猞猁’等一係列說法。
但如果深究,就不難發現這些說法都是缺乏證據的。
狼抑製猞猁種群的事情據說曾發生在斯洛伐克和阿爾泰地區。
這些說法沒有任何細節信息,因此無法確定猞猁的稀少或消失到底是不是與狼有關,但極有可能是因人類的捕殺、環境的破壞和獵物的銳減所造成的。
目前有關狼殺死猞猁的例子,引來引去隻有兩個。
1937年兩隻狼殺死並吃掉了一隻沒來得及逃上樹的猞猁。
1947年在兩堆狼糞中發現了猞猁的骨頭和毛。
後者並不可以作為狼殺死猞猁的可靠證據,因為也有可能是猞猁早已經死了,狼隻是剛好吃了它的屍體而已。
然而,幾十年過去了,儘管動物學家在歐洲、西伯利亞、遠東、中亞和中東做了大量研究,卻從未發現過狼殺猞猁,也再也未在狼的糞便中檢出過猞猁成分。
因此不得不懷疑1937年雙狼殺猞猁的報道是否真實可信,或者僅僅代表了一種極為罕見的偶發情況。
但現在,隨著科技的發達,以及動物學家的研究發現表明,所謂的‘狼是猞猁天敵’、‘狼殺死猞猁’,諸如此類的說法不過是一些推測性的觀點和信條罷了。
實際上,如果論單挑的話,任何一隻成年狼都不是成年猞猁的對手。
1997-2015年,在納利博基森林和帕澤爾森林,八隻2-11個月大的幼狼和兩隻快臨產的雌狼被猞猁殺害。
2017年5月,在納利博基森林,一隻懷孕雌狼被殺害,凶手是猞猁。
2016和2017年的4-5月,在納利博基森林,至少有兩窩一兩個月大的幼狼被猞猁殺害。
2016年6-7月,在納利博基森林,一隻體型較小的雌狼和她的一窩兩三個月大的幼狼,被猞猁殺害。
2017年4月,在納利博基森林,一隻成年雄狼被一隻雄猞猁重傷而死。
這些凶殺案發生在不同時間和地點,說明凶手是不同的猞猁,而不是一名聰明的職業殺手猞猁。
因此可以表明,猞猁特彆是成年雄猞猁,通過頻繁殺害幼狼和懷孕母狼,抑製著狼的繁殖,進而影響狼的種群動態,有時這種影響可能很大。
2017年3月13日,動物學家的紅外攝像機抓拍到了一隻成年雄狼與成年雄猞猁的遭遇戰。
打鬥發生在森林裡的一條小路上。
這隻雄猞猁經常在這裡用尿液和掛爪標記自己的領域,並打理自己的毛。
這天下午氣溫在2c左右,它像往常一樣在這裡磨蹭樹皮,以留下自己的氣味。
可是,就在這個很悠閒的時刻,一個不速之客到訪了是一隻成年雄狼!
猞猁身邊就有樹,但它沒有像多數人想的那樣爬到樹上躲避,而是毫不畏懼地調整姿勢迎戰。
雙方對峙了30秒,狼調整了自己的方位,繞到了猞猁身側,猞猁也扭過臉來應對。
雙方打了起來,扭成了一團。猞猁輕鬆將狼按倒,並且擊中了狼的腹部!
狼被打跑了,猞猁繼續乾自己的事,它是來標記領地的。
標記完事以後,猞猁離開。
可猞猁剛剛離開五六分鐘以後,狼又回來了。很明顯的,這隻狼受了很嚴重的傷。
從此之後,這隻狼在這片森林裡消失了,它死於這次打鬥中受的重傷。
而在事發的前一天也就是3月12日的下午14:51也拍到了這隻雄狼,那個時候它還好好的,沒有受傷的跡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