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偉人特質(2 / 2)

因為首次發表微積分論文的人正是萊布尼茨。

所以後來有許多人都說牛頓為了“微積分的創立者”這份榮耀,使用英國皇家學會的會長權利不斷打壓勢單力薄的布萊尼茨。

這也算是牛頓黑的學者們最常用來炮轟他人品的論點之一。

說完小故事,繼續談他的學術。

以上所說的那些發現和學術,全都是牛頓在26歲前就完成的,可以說用難以想象四個字都很難表達吳斌的心情,隻想問問係統是不是曾經也附身過在牛頓身上。

哦對了,剛剛還說了,0歲之後的牛頓一直在鼓搗煉金,而煉金其實也就是他們那個世紀的化學,隻是實在太簡陋了,那時候連元素都概念都沒,氧氣還被稱為“燃素”

這也是為什麼牛頓在化學這一塊沒有太大發現的原因,主要是他們那時候都在走一條錯的路上。

吳斌堅信,如果牛頓生在了有顯微鏡和《元素周期表》的年代,那麼拿幾個化學獎估計也是手到擒來的事情。

當然,傳記中除了吹捧牛頓在學術界的巨大貢獻外,還是帶了點私貨的,比如說

“如果說我看得比彆人更遠些,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我好像是一個在海邊玩耍的孩子,不時為拾到比通常更光滑的石子或更美麗的貝殼而歡欣鼓舞,而展現在我麵前的是完全未探明的真理之海。”

這兩句話相信大多數人都聽過,它們的出處都是牛頓嘴裡,而後人也都喜歡用這兩句話來形容牛頓謙遜,然而如果把這兩句話代入當時牛頓說出這兩句話的語境,就完全不是這意思了。

比如站在巨人肩膀上這句的語境,其實是這樣的。

其實英國科學家胡克早就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並推導出了正確的公式,但由於數學不好,他隻能勉強解釋行星繞日的圓周運動,而且他沒有認識到支配天體運行的力量其實是普遍存在的,是“萬有”的。

再加上第穀早在100年前就發現了行星的公轉其實是橢圓運動,開普勒更是提出了行星運動三定律。所以科學界對胡克的成果不太重視。

但在後來,數學小狂人牛頓用微積分極其圓滿的解決了這個問題並把他的力學三定律成功推廣到了星係空間,改變了自從亞裡士多德以來公認的天地不一的舊觀點,一度被科學界奉為最偉大的發現。

這個結果讓胡克大怒,指責牛頓剽竊了自己的成果。

接下來就是經典語句登場的時候,按吳斌對書中的描述來看,牛頓當時的語氣估摸著是這樣的。

“是啊,我特麼還真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呢。”

心裡想的估計是,你特麼數學不好怪我咯?

這一段吳斌查到的時候差點笑噴,想不到偏科這種事情在頂級科學家裡也會出現,這讓他更堅定了一定要讓所有學科齊頭並進的決心。

後來這話被被去掉了語境,就變成了一句非常經典的謙辭,也算是很有意思了。

第二句撿貝殼也差不多。

牛頓晚年的時候,絕對不是什麼被人供起來的物理之神,官場幾十年,樹敵自然眾多,嗬嗬他的人可以說大有人在。

在一次晚會上,幾個新銳科學家質問他,物理學越來越廣闊,但你卻這麼久沒新發現了,還有啥好牛逼的啊?

然後牛頓就把這句話給甩給了他們,意思其實就是,你們幾個連貝殼都撿不到的渣渣有啥資格來BB我?

不得不說,混跡官場幾十年的牛頓說話藝術那真是登峰造極,隨便噴個人,都變成了這樣一句傳說經典。

相信不明白語境的人都隻能感受到優美至極到如詩歌般的意境。

桀驁,這就是吳斌從幾個小故事裡讀出來的東西,看完這一段的時候,吳斌不禁瞥了一眼坐在旁邊的顧帆,自己這麼喜歡嘲諷他,難道就是因為偉大的人注定沒朋友?

牛頓的一生,是天才的一生,是開創的一生,但大概也是沒朋友的一生,甚至連老婆都沒。

不過這一點上,吳斌其實還是挺有共鳴的。

“談戀愛哪有學習好玩?”

“在這一點上,我的確認為宿主有成為偉大科學家的潛力。”

第一次聽到係統主動搭話的吳斌有點意外,便問‘怎麼說?’

“初始掃描宿主大腦興趣區域時,宿主對異性的興趣幾乎為零,這是在人類中很少見的,這是成為偉人中非常好的一項潛質。”

‘哦?是嗎,難得聽你誇我,那有什麼獎勵不?’

“抱歉,此問題不在可查詢範圍內。”

‘嗬,係統。’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