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五八年年初的時候,將昌平區的行政中心從昌平遷移到了這裡,使得中源的發展更是上了一個台階。
回憶著這些年的國內的變化,哪怕這一開始都是周天無意識下的結果,他都有種做夢的感覺,畢竟這些年華國的變化實在是太快了,快到就連他自己都有時無法適應。
不過這也讓他心裡越加堅定了當初自己開放給彆人綁定空間的正確性,否則光靠他一個人的話,根本不可能達到現在這個程度。
尤其是從去年開始,研究院好像已經開始取代了中科院,無數的科研任務被上麵交給了研究院,還有不少各個領域大拿的加入,讓研究院的規模也開始龐大起來。
現在光是科研人員就不下於一萬人,這裡麵可都是各個領域的大拿,這讓周天有時候甚至有種很不真實的感覺。
要知道他前世僅僅是一個剛出校門的大學生,現在竟然管理著這麼龐大的一個研究院,他有時都覺得自己是在做夢。
而這還是他精簡了不少的結果,凡是宣揚西方那一套思想的科研人員他都不要,凡是沒有國家立場的科研人員他也不要,他所需要的是純粹而堅定的愛國者,為此他和中科院也鬨得不可開交,也得罪了不少的上層。
甚至在不少科研人員的口中給他起了一個狹隘的民族主義者這樣一個外號,不過對此,他每次隻是淡然一笑,至於行動上,他從不妥協。
畢竟他可是永遠記得,前世華國各種所經曆的齷齪,他可不想讓華國再經曆一次。
當然,他也不會忘記在研究院每個月組織一場愛國主義教育,不是他想要多此一舉,而是他很清楚,隨著國家的發展,不少的科研人員也會隨著時間的流逝忘記根本。
就好像前世不少的專家、學者、教授一樣,最終從受人尊敬,最後卻都是走到了百姓的對立麵。
而這種愛國主義教育,也不僅限於研究院內,還有各個分廠,凡是歸屬於研究院管轄的地方,他都會每個月組織一場,雖然在外人看起來這是有些沒有必要,但周天卻是始終如一。
受到周天的影響,昌平郊區的一些工廠也是有學有樣,這使得這裡無論是學校,工人,農民,甚至是政府人員,都是愛國主義盛行。
對此,周天自然是樂觀其成。
“院長,您找我?”
就在周天還沉浸在回憶中時,張明智推門走了進來。
“老張,你來了,是這樣的,上麵正在商量工農幫襯,前幾年由於咱們國內經濟發展處於初步階段,所以不是實行了以農養工嗎?現在隨著國家的工業基本上已經發展起來,所以國家決定開始工農幫襯,因此,我想問你一下,看看咱們幾個廠周圍的農村,咱們該選擇幫襯哪幾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