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會結束,陸恒的科學家會議才剛開始。
這麼多人參與的大會,保密自然不可能,也沒有將參會的一些廠家趕走,都可以聽,估計後麵網上也有人放視頻。
一般網友們也聽不懂,陸恒這才沒有借助發布會設備直播。
讓大家趕緊去搶車吧。
一塊錢跑十七八公裡,搶購的人估計數十萬上百萬!
這次會議也的確是比較專業的學術會議,參會的都是全球各國過來的專家學者,或者高學曆人才。
大佬來不了,把自己學生徒弟派過來了。
陸恒講完論文講完恒創要投資多少錢進入“機械飛升”大項目後,還會講科研人員待遇。
其實就是一場項目介紹會和招聘大會。
就在陸恒宣講大項目時,華國以及國外的無數網友們已經開始行動。
新能源汽車太香了,如果真有宣傳的這麼好,大部分有買車意向的用戶都對恒創汽車感興趣。
好在現在都是AI客服,恒創的客服部門已經裁撤,隻剩下千人不到的維護團隊,少量難以回答的問題才會動用真人客服。
剩下的都是AI小恒在回答。
因為直播在國外也能看,也有很多對恒創感興趣的海外網友看完了新能源汽車直播。
陸恒在海外也並非寂寂無名。
到現在黃幣還沒崩盤,而這種靠交易產生的虛擬幣,目前價格依舊堅挺,陸恒就是黃幣創始人。
還有互聯網虛擬物品各種NFt圖片也是陸恒啟動。
有不少人靠著這些互聯網的東西賺到第一桶金,阿德列就是其中之一。
阿德列是阿美莉卡移民,家裡其實隻能算中產,不過現在他已經是百萬富翁了,還是百萬美刀。
最近也想換車,他有一輛特斯拉電動車,當時看了宣傳,馬斯克說特斯拉用了恒創出品的超級電池,續航方麵比油車也差不多了。
結果現在看了恒創自己生產出品的新能源電動車,阿德列才發現特斯拉就是垃圾。
阿德列詢問客服道:“為什麼阿美莉卡沒有銷售渠道?我無法在網上預訂嗎?”
人工智能客服小恒製式化回複道:“抱歉,阿美莉卡在第二批上市名單中哦,目前正在和阿美莉卡代理商談判,預計還要一兩個月以後您才能購買使用。”
阿德列有些失望,這種感覺很複雜。
要知道以前什麼高科技,新產品,阿美莉卡總能第一個享受到。
畢竟那些廠家基本上都是阿美莉卡廠家。
就算是國外比如腳盆、棒子、歐洲的高科技,阿美莉卡也是重點市場,好東西第一時間就送進來了。
可現在他想使用恒創出品的電動車,卻根本買不到!
“哎,越來越多好東西都在華國了。”阿德列歎息一聲。
這種讓人難受的事他也沒辦法,畢竟從小接受的就是快樂教育,要不是陸恒搞出虛擬幣,他跟著發財,現在估計還在刷信用卡,買車也會很猶豫。
他的很多同學,很多人都沒有重視虛擬幣,現在還在努力還助學貸款呢。
比起他們,阿德列已經算是實現財務自由。
暫時買不到阿德列谘詢起來將來能買到後,充電問題,維修等等。
恒創的各項業務的海外業務開展,現在都是李盈負責,自從陸恒宣布冷凍技術突破,和國外很多勢力達成共識後,他們已經不再明麵上打壓恒創。
而是選擇合作瓜分利益。
就如同前世鬥音在阿美莉卡也要換個名字和公司,大股東全變成外國人一樣。
核心技術雖然還在tk手裡,運營什麼全都交出去了。
就這大人物們還不滿意,還想要徹底掌握,要把技術都拿到自己手裡,要不然就要法律法規上禁止什麼的。
現在恒創的情況類似,當然他們不能這麼強硬,因為強硬也沒用,恒創不吃這套,還有關乎他們生老病死是否活出第二世的關鍵技術。
於是隻能一起分蛋糕,上陸恒這艘大船。
恒創在海外和一些勢力合作,並不是單獨某個財團,而是無數財團合起來成立公司,根據他們的影響力財富對恒創冷凍技術的捐款等等衡量分彆占股多少。
現在也還比較混亂,不過不影響一兩個月後新能源汽車進入全球各國。
海外用戶遇到的麻煩,華國用戶就沒有類似的問題了,他們可以直接下單購買!
恒創收購了比亞地,一開始他們的生產能力已經能做到年產50萬台,這點產量自然不夠,經過恒創收購整合,又大量采購生產線招聘,現在月產能都快達到50萬台了。
考慮到新能源汽車帶來的衝擊,恒創高管正在和華國其他汽車廠談判,讓他們幫著代工。
畢竟這些廠子也都是華國工廠,以前和海外的汽車合夥公司聯合生產汽車,擁有大量華國員工,也不能讓他們都活不下去。
陸恒最看重的還是員工歸屬,和恒創合作,進入恒創汽車供應鏈。
最關鍵的一條,那就是發工資將來要走打工軟件的渠道,相當於員工掛靠在恒創集團。
目前恒創占股的數百家企業,都在進行員工歸屬改革工資改革,全都在慢慢變成陸恒的返利員工。
有些大佬覺得這樣不好,陸恒這是想乾嘛?
搞古代百萬漕工那套嗎。
最後還是因為陸恒已經把事情基本上乾成了,目前就有數千萬員工,而且掌握核心科技不停賺錢,又是正常投資入股,已經不好再阻止。
陸恒想法也很簡單,拋開返利不談,他覺得自己能做好這個分配工作,換個公司就不一樣了。
其實前世某團就是反例子,2023年某團公開過一些數據,外賣員根據統計達到了745萬!
但有一點做的很不好,那就是分配問題。
公布員工數量的同時,他們還公布了每年發出的薪資,一年花了800億!
網友們一算不對勁啊。
算下來一年收入1萬出頭,每個月1000塊不到?
不知道這800億把管理層工資運營人員這些人算進去沒有,算進去的話那人均拿到手的錢更低!
當然了七百多萬人自然不可能直接平均,可能數百萬人壓根就賺幾百塊,其他人月薪四五千,極少數七八千上萬。
再看另一個數據就又不一樣了,在發出800億薪資的同時,收入其實達到了2049億!
這2000多億光是傭金就差不多750億,配送費單獨算收入821億,還有在線營銷四百多億收入其他服務也賺了100億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