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雕刻之道(2 / 2)

“排在前麵的朋友,墨老板寫的什麼,你們大呼小叫的。”隊伍後麵有人在大聲問。

“壞消息!”前麵的人回應。

“啊?難道要關門歇業嗎?”人群裡又有人發問。

“不是歇業,是從明天開始,預定菜品和酒類全都要暫停!”

“不會吧!我還想預定明天的河豚呢。”有人失望的說。

“半仙神量酒啊,我錢都準備好了,什麼時候才能喝到你呀!”有人發出感慨。

“墨老板也太任性了吧,怎麼變來變去的。”

“你們懂什麼,墨老板要參加全市美食大賽,他總得準備準備呀。”有人說出了實情。

“憑我們墨老板廚藝,他還用準備嗎?”

“對呀,墨老板要不是冠軍,我第一個不服!”

“到時我們都去現場支持墨老板,好不好?!”

“好……”頓時,人群裡爆發出一陣叫好聲。

墨非為了備戰全市美食大賽也是拚了,把最賺錢的預定菜品和酒類都停下來,擠出的所有時間,都用來練習雕工。

整個下午,他就坐在店裡雕著小冬瓜。

冬瓜裡麵被掏空,被他做成了冬瓜盅。外邊的皮進行鏤空,正在雕刻一幅簡單的年年有魚圖,大鯉魚已初具形狀,小胖娃娃憨態可掬,看上去雕的有模有樣。

還不到4點半,嚴翠山敲開了門。

“墨老板在忙呢,我這一天坐立不安,就等著兩盅【銀耳燉雪蛤】了。”他神色急切,脖子裡一條青筋若隱若現,瞧他的樣子,恨不得立刻喝了才過癮。

美食家,從另一個方麵講,其實就是饞鬼,對於沒吃過又即將吃到的美食,那份迫切就像有隻蟲子在心裡撓癢癢。

“嗯,請坐下稍等一下,正在鍋裡燉著呢……”墨非又坐下繼續雕刻。

嚴翠山哪裡坐得住,他湊到墨非跟前,指著冬瓜說:“雕工之道,在於心中有溝壑,就像做文章,要提前謀篇布局。墨老板,恕我直言,你這個冬瓜盅雕成了也是次品,不如重新來過。”

墨非本來雕的很有激情,嚴翠山的一席話像一盆涼水澆下來,涼了半截。

“嚴先生懂得雕刻?”墨非抬起頭問道。

“略知一二。”嚴翠山頗為自負,他曾師從於雕工大師穀一先生,雖半路棄學,根底還在。

墨非本來心裡有氣,看到嚴翠山的表情,他問:“請嚴先生賜教。”

嚴翠山嗬嗬一笑,“賜教談不上,我老師曾說,雕刻要先有大局,其次才是傳神,再次之是細節。我看你雕的這個冬瓜盅,糾纏於細節,雕成後風格會前後不搭……”

“當年我師曾說,在食材上雕刻最難,要根據食材的形狀先行構思,然後才下刀。他老人家曾經在一顆水蘿卜上雕出了《清明上河圖》,當真是鬼斧神工。”

墨非驚呆了,《清明上河圖》那麼多人物和場景,一顆水蘿卜怎麼雕刻的下呢?看來雕工一道,裡麵學問大的很。

兩人又交談了一會兒,墨非受益良多。

這時,鍋裡開了,嚴翠山趕緊住嘴,示意墨非去廚房瞧瞧。

墨非揭開了鍋,空氣裡有一股銀耳的淡香,他輕輕攪動幾下,倒入了椰奶,放十幾顆冰糖,調成了小火。

“墨老板,雪蛤用純淨水泡發的嗎?”

“用的蒸餾水。”

“泡發了多少倍?”

“150倍。”

“啊!”嚴翠山嘴巴都合不上了,150倍的泡發比,充分說明雪蛤的質量之高。

他咽了口水,接著問:“墨老板,還有多長時間能吃到?”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