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裡加急,到了皇城。
董慶堂見到上官元英後,聽完所稟,頓時虎軀一震。
“走,跟本都督去麵聖!”
說完,步履匆匆,帶著上官元英就急急進宮。
之前,邊關急報送到董慶堂府邸,由董慶堂代為轉交大昌皇帝。
這次,聽完上官元英所述,董慶堂按捺不住內心的激動,直接帶著上官元英去見大昌皇帝。
此時,禦書房。
大昌皇帝剛喚來十皇子永昱他娘康妃,正準備把頭埋在康妃懷裡溫存一番。
“聖上,董大都督求見!”
“這老東西,也真會找時候!”
大昌皇帝把視線,從康妃毛茸茸的胳肢窩,移道劉安臉上,不悅道:“朝會上不見這老東西上奏,朕剛有清閒,他就來攪擾!”
劉安心頭一凜,低頭又道:“回聖上話,是邊關來人了!”
“混賬!”
大昌皇帝從康妃身邊坐了起來,頓時怒道:“邊關來人,怎不早說?”
“老奴該死!”
劉安陡然一驚,趕忙跪下又道:“是董大都督帶上關侍衛求見聖上!”
“那還不帶進來?”
大昌皇帝說著,就挪腿穿鞋,快速在禦案後麵坐了。
“臣,參見聖上!”
“小的上官元英,參見聖上!”
進得禦書房的董慶堂和上官元英,在禦案前跪了,齊齊向大昌皇帝行禮。
“免禮!”
大昌皇帝擺擺手,目光越過董慶堂,直接看向董慶堂身後的上官元英。
“小九又有何舉措要朕做主?”
上官元英抬起頭來,從懷裡掏出火漆封口的密信,交給一旁的劉安手裡。
“回聖上話,九殿下就移民之事,需要向聖上奏明!”
上官元英答完問話,束手垂頭,立在董慶堂身側候著。
董慶堂微微抬頭,偷窺著大昌皇帝麵上表情的急劇變化,“聖上,九殿下是不是關於春暖時,朝廷向北涼全境出兵的事要談?”
大昌皇帝全神貫注,認真地翻閱著永康和北涼可汗完顏烈簽下的借地協議。
片刻,大昌皇帝驟然抬頭!
“你個老東西,打仗有癮啊?”
麵對大昌皇帝的怒斥,董慶堂咧嘴一笑,稟道:“臣一聽邊關有奏,這渾身的血就滾燙起來了!”
“睜大你的狗眼,仔細看看,想打仗?等著吧你!”
大昌皇帝把手裡的東西,向董慶堂眼前一遞。
董慶堂慌忙上前雙手接過,然後迫不及待地就看了起來。
待把手裡的東西,一字不差地看過兩遍!“聖上!”
董慶堂滿臉堆笑,道:“還真沒仗可打啊!”
“急死你個老東西!”
大昌皇帝的目光,開始在搜尋酒壺,嘴裡又道:“還打個啥!這次,小九沒費一兵一卒,直接拿下了北涼轄下陽明,河套兩地的地盤,目的就是有計劃地向邊城移民,如此這樣,不是更好嗎?”
“也是啊!”
董慶堂掩飾不住內心的激動,感慨道:“原本給九殿下準備支援北涼的糧食,是用來交換陽明和河套兩處失地的,這下好了,兩處失地被九殿下武力攻打了下來,支援北涼的這糧食,也就省了下來。”
“這次,九殿下又拿省下的糧食,作為預支給北涼的的地租用糧,一來二去,這原本是打算支援北涼的糧食,又給我大昌換來兩個郡縣的土地。”
“如此一來,前朝兩處失地被收複不說,還反得北涼大片的土地用來墾田,而且西山、南河兩省的災民得以安置,這筆買賣,恐怕是全天下最大的利潤了!”
董慶堂搖頭晃腦,喋喋不休說了半天。
大昌皇帝也是一臉是得意之色,一張老臉上的褶子,綻放得就像菊花怒放一樣。
“聖上!”
激動之情溢於言表的董慶堂,拱手又道:“如此功勳,當記入史冊。”
“唉!”
大昌皇帝長歎一聲,輕搖頭道:“隻怪他母親出身太過卑微……”
又來了!
每到永康建立奇功後,大昌皇帝就歎息上一陣子,不免又提及永康他母親的出身。
看到侍衛上官元英還在,大昌皇帝戛然而止,轉頭向劉安道:“給上官侍衛看賞,安排他下去休息。”
待劉安領著上官元英出了禦書房,大昌皇帝向董慶堂說道:“依你之見,小九這移民步驟,有何不妥之處?”
“臣,附議!”
董慶堂擺擺手,又道:“九殿下文治武略,遠勝老臣,此計劃,老臣故不敢增言半句,更不敢刪減一字!”
“哈哈哈!”
大昌皇帝仰頭大笑一陣,忽然拉下臉來,沉聲說道:“老東西,你也知道自己沒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