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四章 武道(1 / 2)

高維尋道者 鵷扶君 9431 字 11個月前

,最快更新高維尋道者最新章節!

學宮裡,林林總總,共有數百高冠博帶的士子,見夫子突然將書卷擲到案上,撫須大笑了起來,他們不禁紛紛側目,彼此訝異。

這數百士子中,有男有女,有老有幼,形形色色,容貌不一

但無一例外,他們的氣息,每一個,都強絕到可怖!

洪流般的武道意誌勾連天地,無須催發,便在身側顯化出種種異象來,或慶雲升騰,或龍蛇纏繞,或雷火交織,陰陽並起,或道氣浮沉,五行生化——

人仙!

這裡的每一個人,都是第六境的人仙修為,名副其實的陸地神仙!

甚至於,在這學宮裡其中還有幾個,其氣機雖然內斂,卻給人以一種深邃淵海似的感觸,比之這些人仙,又更勝了一籌。

一個紫衫少年背著大葫蘆,輕袍大袖,神態灑脫;鶴發童顏的老者披著蓑衣,眉心一隻天眼放射彩光;稚氣的女童捧著書卷,在她腦後有一輪明光,其中似藏著一方小天地,宮樓朱闕、山川湖澤,都在明光中隱現;更有一個金甲巨人,肅立在其中,他的肌膚流轉黃金光澤,如若一塊永不可摧毀的黃道仙金。

紫衫少年、老者、女童、金甲巨人……

這四人氣機巍巍峨峨,雖收斂了大半,卻也如定天的神柱,難以忽視。

上三境——

紫衫少年這四人,更是超脫於人仙之上,是武道稱聖的偉岸存在。

“先生。”

鶴發童顏的老者顫巍巍從坐上起身,他收起眉心那枚放射彩光的天眼,拜道:

“先生因何發笑?”

“水鏡,你可知因緣嗎?”夫子停下笑聲,他打量學宮裡這數百人仙和四位聖者,問道:“如何是緣起,又如何緣滅。”

無明、行、識、名色、六入、觸、受、愛、取、有、生、老死。

從無明到老死的這十二個環節,因果相隨,三世相續而無間斷,使人流轉於生死輪回大海,而不能得以出離,如此,便是十二因緣。

“先生說笑了,自先生在此界撒播武道之前,學生便是學佛的,學佛數萬載,如何不知十二因緣?”

見夫子發問,老者嘿嘿一笑,道:

“除十二緣起之外,在佛脈旁支,又有另有十支、九支、八支、七支等緣起說,其雖被統入於十二因緣之內,但在一些佛脈經典裡,其又各有說法,弟子雖修了武道,但以前念經的老本行,卻還是記得一些的。”

老者在說話間,眉心處的天眼也忍不住一開一闔,其色純淨通透如琉璃,內蘊無窮彩光,

學宮裡諸士子,聽到老者話語,有的默默點頭,似是讚同,而另一些,心下雖不屑一顧,卻不敢表露出來。

四位聖者中,那個輕袍大袖,十分俊美的紫衣少年,更是直接偏轉去臉去,發出一聲冷哼。

夫子把學宮諸生的表現看在眼裡,緩緩搖了搖頭,沒有說話。

道統間的爭端,哪怕是過了萬世,也絕難以消弭,他們視彼此是道寇,是佛敵,即便武道傳開,取代了原本的仙道與佛道,可數萬年來的積怨,還是依舊存在。

人心間的成見,便即是最大的塊壘。

“須輪轉的那場劫難,已經過了無窮年歲,它留下的餘波,卻還是流毒無窮。”

走上前幾步,夫子聲音淡淡傳來:“黑潮侵壞萬萬小世界,與我那被神聖祭煉成舟楫的故土相比,你們小壇羅界,是大幸,也是大不幸!”

夫子的視線從學堂諸生臉上一一掃去,目光在他們周身的異象,諸如慶雲、金燈、魚鼓、龍蛇等事物上略停留了刹那,忍不住連連歎息:

“你們雖不身處舟楫,大道胎花也僅是權宜之計,抵禦不了黑潮,但你們這些小壇羅界的眾生,卻也再不受限製,單單人仙數量,比之我的故土,就要足足多出了十倍!更逞論,你們還有上三境的聖者。

相比之下,黑天子、王秋意之流,便是真正的可憐了……”

黑潮廣袤無儘,這些屍怨陰煞之流聚集成的造物,對於那些高高在上的天神與阿修羅而言,雖不過是纖芥之疾。

但對於他們,乃至於明梁天的神聖而言,卻是生死仇寇!

在將小元寰界祭煉成舟楫後,神聖們,便徹底舍棄了明梁天,也同時舍棄了圍繞明梁天旋轉的,那萬萬個小世界。

小壇羅界與被祭煉成舟楫的小元寰界隔得極遠,離著無儘虛空的浩瀚距離,也正因此,神聖降下的大幕,對小壇羅界並沒有絲毫影響。

若是在之前,在須輪轉還未破滅,阿修羅與天神的戰端還未開啟時。

如小壇羅界這般天地,即便是隔得再遠,但也終究是圍繞明梁天而生的存在,它們無一例外,都被神聖們牢牢把持在掌心裡。

但現在——

隨著須輪轉破碎,湮沒萬界的黑潮轟然開啟。

一切的一切,都再也不同了。

故有的秩序被打破,天地的規格被重新劃分,一切的,都是嶄新的。

神聖們龜縮在小元寰界的舟楫裡,再也無力將大手伸向其他小天地,祂們隻想早日渡過黑潮,來到那位真誓王的國土,尋求庇護。

而其他圍繞明梁天的小世界,或是被黑潮徹底吞噬,淪為厄土,或是如小壇羅界一般,祭起諸如大道胎花等千般手段,勉力在黑潮中求生存。

這裡,隻是大破滅中,微不足道的一角罷了……

“若沒有老師,我等也無力祭起大道胎花,現在雖然狼狽,卻終究是活了下來。”

清清脆脆,還帶著些稚氣的聲音驀得響起,女童放下手中的書卷,朝夫子肅然躬身,拜了下去:

“仙佛兩道雖高妙,但也晦澀難言,若無老師給小壇羅界傳授下武道,我們隻怕早已死了,這小壇羅界也早早與隔壁的小山海界一般,化成了厄土。”

此言一出,學宮諸生儘皆肅然,不敢怠慢,紛紛拜倒在地,口中稱謝不絕。

便是四位聖者中,一直都不對付的紫衣少年與老者,也都齊齊拜倒在地,不敢多言。

武道的傳下,對他們來說,無疑是活命之恩。

在夫子到來此方天地前,小壇羅界的眾生,修行的是青帝傳下的仙道與佛道,偶有些根腳獨特,在明梁天後站著靠山的,修行的則是神道與人道。

這四種至法,高妙至善,每一門都能直指無上大羅,證就一切時空永恒自在。

但莫要說小壇羅界的眾生,便是在明梁天內,這四等至法,也是殘缺的。

而武道——

武道九境,下三境練精,中三境練炁,上三境煉神。

這門以犧牲壽元來換取殺伐的修行法,雖然比不過四等至法,終歸有界限,卻勝在完整無缺,而在戰力和淺顯上,又贏了四等至法一籌。

夫子遠渡黑潮而來,他在小壇羅界傳授下武道的經義,迫於生死威脅,小壇羅界還活著的眾生紛紛廢去了原先的道,將法力化成真炁,轉修了武道。

在犧牲壽元和潛力的前提下,他們贏得的,是強絕的戰力與境界。

爾後四聖在夫子的幫助下,合力祭起了大道胎花,護住了瀕臨破碎的小壇羅界。

也因此,武道與夫子對於他們而言,是真正的——活命之恩!

“我遠渡黑潮而來,傳授下武道,不僅僅是要救你們一命。”

夫子搖搖頭,他將手略抬了抬,跪伏在地的四聖和諸位人仙,紛紛被一股無形力道托起。

Tip:无需注册登录,“足迹” 会自动保存您的阅读记录。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