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叫小慧留下來,就是讓她知道,下一步他的計劃。
所以,小慧她們從現在開始,就不單獨對外接活了,而是要為在城裡開裁縫鋪準備存貨。
以後也不再接活,隻為裁縫鋪提供服裝。那些內衣,還是要在那些代工戶那裡加工,直到姚遠有條件建立自己的服裝工廠,開自己的專賣店。
接下來,姚遠的主要任務,就是去城裡了解行市,研究城裡的地理結構,看把裁縫鋪開在哪裡比較合適?
這個看似輕鬆的事情,做起來其實一點也不簡單。
城裡現在的街巷,還大多數是以前遺留下來的平房。沿街的好一些的房子,做商業用途的,大部分是公家占著,成了許多的事業單位和辦事機構,還不肯租給私人。
既要找到一條大家都習慣到那裡去買衣服的街道,還要在這個將來很可能成為服裝市場的街道上,找到一家大小合適的房子做門店,不做詳細的調查研究和詳細計劃,恐怕是不行的。
姚遠當然知道這個城市將來的格局。可是,現在離著將來他生活過的那個時代,還有將近三十多年呢。現在的商業集中地,和將來並不在一個地方。
他還得一切從頭開始,到城裡去轉悠,把這個城市的人文和地理,甚至包括一些曆史掌故,都熟練地記在心裡,才能為自己展開事業的這個第一步,拿出一個正確的計劃。
這就是他做過培養乾部的優勢了。
無論做什麼事,都要事先計劃,自己需要什麼,怎麼獲得,什麼需要數據化,如何進行市場調查?必須有個完整的行動方案,按照行動方案來一步步實現自己的計劃。
這種現代化的管理理念,讓他在這個時代獲益匪淺。
就是鬥張順才,他也是在腦袋裡有完整計劃的。僅僅憑著僥幸和聰明,成功的機率是非常低的。
所謂萬物一理,管理理論到達某一層次的時候,就可以應用到日常生活裡去,用來指導自己的行動了。
姚遠的管理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足以讓他把各種管理理論,運用到自己所有的行動之中,這是這個時代任何人都不會具有的技能。
三中全會像一股神奇的春風,頃刻就吹綠了大江兩岸,吹綠了神州大地。
城裡人的臉上,洋溢起了從未有過的熱情。不隻姚遠在尋找著發財的辦法和機會,幾乎是所有的人們,都在尋覓著錢在哪裡?
沉睡了十多年的城市,終於蘇醒,到處都散發出活力的氣息,頃刻就熱鬨起來。
春天,真的來了。隨之而來的,是人們心裡的又一種激情,這個激情是前所未有的。
在城裡轉了半月,姚遠就意識到,另一種燃情歲月,已經向著他招手了。
進入這年的臘月之前,姚遠終於在城裡找到了一家店鋪。
這家店鋪位於城東南的一條古老的街道上,是個二層小樓的清代建築,樓上樓下加起來有二百多個平米。
門外是青石板鋪就的,四五米寬的街道,街上的青石板已經被來往的行人走路,磨的油光泛亮了。
那時候,城裡大多都還是這樣的古建築,現代的高樓並不多。
這也是一條古老的街道,清代就屬於商業街。有賣布料的綢布莊,賣鞋的鞋帽店,也有賣衣裳的成衣鋪。
過去的時候,街上人來人往,賣零食和香煙的小販來回穿梭,叫賣聲此起彼伏。
公私合營以後,街上的店鋪都成了公家的。公家又在對麵街道的頭上,建了一座百貨大樓,這裡就逐漸冷清了不少。
不過,這條古老的街道上,那時候還是有許多的店鋪、酒館和小販。直到運動開始,才徹底冷清了。
姚遠租的那個二層清代小樓,過去是個布衣鋪,樓下賣布匹,樓上賣成衣,在當年是很有名的。
後來,老板跑掉了,就歸了市文化館。五十年代的時候,還有合營的單位在那裡賣衣裳、布匹。
再後來,市裡的百貨大樓建起來,這些合營單位就都歸了商業局,到百貨大樓裡經營去了。
六七十年代的時候,這裡是一家眼鏡店,樓上是員工宿舍,樓下是店鋪。
七六年以後,南方便宜的眼鏡開始在這條街道上經營,價格是這家公家眼鏡店的十分之一不到。這家眼鏡店也就很快連房租都掙不出來,主動退租走了。
姚遠在城裡轉了半個多月,在這個全公有製的時代,想租一家理想的店鋪,實在是太難了。
也隻有這個地方,看著破敗一些,但地理位置好,而且店鋪暫時空著,文化館準備租出去。
可文化館也是公家的。
姚遠去文化館打聽租賃的事,碰了一鼻子灰。對方光要的證明就有好幾樣,有些姚遠連聽都沒聽說過。
他上哪兒去給對方搞那些他聽都聽不明白的證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