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他就改變了主意,要把小慧她們三個也搬過來,把樓上作為他的服裝加工點,樓下用來開店鋪。
媛媛還小,抗抗要照看她,脫不開身,店鋪也需要有人看著。
他本來是計劃讓小慧到城裡來,當專職的營業員,讓抗抗在家看著翠霞姊妹做衣服。
現在,小慧她們可以直接搬過來在樓上住,再招幾個城裡的待業青年過來,一個小製衣作坊就有了。
抗抗在樓下,先邊看媛媛邊賣衣裳。等媛媛斷了奶,再讓薑姨看著。那時候,搖搖就滿了三歲,可以去幼兒園了。
房子太破、太舊了,需要大修。有些地方要加固,有些地方得拆了舊的已經不能支撐重量的地方,重新壘牆,內部也要進行大修。
這個時代,一切都是國營的,沒有專門的國營修建隊對外營業,給私人使用,就是找專業的泥瓦匠人都找不到。
這個,姚遠也計劃好了。礦機修建科有倆退休的老工人,對古舊房屋的修建是內行。
古代建築和現代建築,在結構上有很大區彆。不懂古代建築,就算找到泥瓦匠人,他們不懂過去建築的構造原理,也不敢隨意動工,怕萬一修不好不說,再動了不該動的地方,把這本來就要倒的房子給拆了。
那倆退休工人都六十多了,舊社會就是專門建造寺廟一類古建築的,礦機成立以後才進工廠當了工人。這種人擱到現在,都是國寶級彆的專家了。
姚遠就一天五塊錢,把這倆人給請來了。
在那時代,一天能掙五塊錢的,恐怕整個市裡也找不到幾個。
那時候下井的煤礦工人工資是最高的,一月算上加班費,也就能掙七八十塊錢。
這麼高的工資,那倆人當然願意來了。
剩下的年青泥瓦匠人就好辦多了。修建科十幾個泥瓦工整天閒著沒事乾,除了打撲克就是下象棋。
他都不用找張代表,直接找修建科長,給他盒紅牡丹,就弄來四個泥瓦工,一天兩塊錢,比在廠裡掙的都多。
兩個懂行的老工人,帶著四個年青工人,很快就確定了房屋的整體修繕方案。
另外,姚遠還有特殊的要求。
把樓下門兩邊的小木頭窗子都拆了不要,換成落地的玻璃櫥窗。櫥窗裡麵要做平台,放上模特做展示台。要人們走在街上,就能看到他玻璃櫥窗裡的服裝樣品。
原來的木頭門也不要了,同樣加寬加大,變成玻璃門,可以讓人們從外麵就能看到店內的情況。
屋內的櫃台、隔間也要全部拆掉,再在衝著大門的後牆那裡,造一個木質的服務台。
當然了,他這是按照現在服裝店的格局在裝飾,不要櫃台,直接讓顧客麵對自己的服裝進行挑選。
樓上弄個能放開兩個上下床的小房間,當小慧她們的宿舍。外間放縫紉機一類服裝製作工具,當製衣作坊。
這種房屋的樓梯是在樓下屋裡,木質的,就是樓上的地麵也是木質的,多處都磨壞了,要找木匠來修理更換新的。這個也不難,城裡就有木匠。
木匠除了做這些以外,還要按照姚遠畫的圖紙,做服務台、服裝架。樓下還要加一個試衣間。
總之,現在沒有將來那些賣服裝專用的衣架、模特一類的東西,就得全靠用木頭做出來了。
這一年過年,姚遠就不能像去年一樣,有那麼多閒暇時間,來給薑姨一家做大菜了。
不過去年他做菜的時候,美美在一邊看著。這丫頭聰明,基本也弄明白他是怎麼做出來的,又有他留下來才那些菜譜,過年做菜,就變成美美的工作了。
小慧特彆懂事,知道姚遠今年事多,過年的時候就沒有回家,隻讓翠霞姊妹回去的時候告訴她爸媽一聲,她在這裡過的很好,讓他們放心。她則留下來,幫著姚遠收拾店鋪。
店鋪的內外修繕,在年前總算完工了。可是,裡麵衛生打掃,擺放擦拭製作的那些衣架,布置做好的服裝,都得有人乾才行啊。
姚遠沒時間做這個,還有好多市麵上買不到的東西,他得想辦法淘換來啊。
比如這服裝模特,那時候外麵根本就沒有賣的,隻有大百貨公司裡有這東西,是從南方大城裡專門的模特製造廠家訂做來的。
可人家雖然有,而且倉庫裡還有不少閒著不用的,人家不賣給你呀。他弄不到,就還得找他的馬叔。
這事兒不用找馬叔本人,姚遠已經認得馬叔的秘書了,直接找他,一個電話,就弄回好幾個模特來。
房間除了中間和周邊加了長排的衣架,四周牆上也得放衣裳,可沒有專門的掛衣網。
姚遠琢磨半天,用報紙把四周上麵需要放衣裳的牆壁糊起來,免得白色的石灰牆把衣服給蹭臟了。
然後,他就去城裡的五金店買了好多最粗目數的篩子網,把這些鍍鋅的篩子網釘到牆上,再把掛衣架掛到篩子網上,四周的服裝展示牆就這樣完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