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美下班回家,姚遠和抗抗已經在家裡了。
看來,有了摩托車,小夫妻回來至少是早了半個小時。
姚遠這陣子算是比較清閒了,除了陪著抗抗做衣裳,接待一下進店看新款服裝的客戶,其他也沒有多少事。
專賣店他已經不打算再擴大數量,更不打算到其他城市去拓展。
這個時間,人們的思想觀念還基本停留在公有製為主上。發展私營,必然損害公家的利益,大了就是一種破壞了。
達到破壞的級彆,就等於作死了。
姚遠不打算作死,他知道不是大力發展的時間,就會像在礦機發展地下工廠一樣,及時收手。
知道及時收手,才不會有麻煩,才是做人成熟的表現。
姚遠覺得,他現在的心態,已經比前世那個培養乾部健康了許多,也成熟了許多,有點向能乾大事那方麵發展了。
在現在的他看來,原來那個培養乾部姚遠,還是有些不成熟,有些自以為是。覺得自己能乾大事,其實小事都不見得能夠完全做好。
專賣店數量就四家,銷售數量保持穩定。為控製數量,控製抗抗牌服裝有過大的消費群體和知名度,他隻做價格、利潤高的高檔時裝,連中檔時裝都不肯做。
這樣,這個服裝品牌就隻能在一個小範圍內流行,小慧那個服裝廠也不用擴大規模。他隻保證現在的數量和質量,靠不斷推出新款時裝來賺錢。
他這是在等,在等待時宜的環境和土壤。隻有若乾年後,這環境和土壤,真的適合他生長發育了,他才會再次露頭,把自己這個服裝事業再向前推動一個台階,讓抗抗品牌聞名全省,馳名全國,甚至要走向世界,成為獨有的文化和時尚。
等待的時候,他就清閒多了。小兩口一起上班,一起回來,整天膩在一起,彆提有多甜蜜了。
回來了,抗抗幫著薑姨做飯,他則回自己屋裡,泡一壺西湖龍井。
那時候最好的茶葉,也就是西湖龍井可以買到,其餘市場上根本沒有影子。
喝著茶的同時,他喜歡看些古文書籍。當然不是四大名著,那個他不喜歡。
他喜歡司馬遷的《史記》,且能從當中得出自己的結論:《史記》裡的文章,許多風格迥異。由此可知,這些文章隻能算是司馬遷整理的,不是他一個人寫的。
文章能讀到這個水平,不用翻譯可以通看漢代文章,也算是可以了。
時光進入八十年代,隨著思想禁錮的進一步放寬,城裡那些地攤上,一些五十年代出版過的古文書籍,比如《唐宋散文選》一類的,就有人拿出來賣了。
那時代,真正喜歡這些文章的人不多,姚遠就經常可以在地攤上碰上這一類書籍。
隻要碰上,不管人家要多少錢,他都會設法買下來。
他不是買了來收藏,而是買回來真正地去研讀。
你看懂了唐宋八家,就看懂了古人的思想,甚至可以看懂那時代的官場。這時代,說白了,也就是那時代的一個延續。
但像《史記》這樣的紀傳體古書,在地攤上就很難淘到了。能找到一本全本的《史記》,姚遠高興了好多天,天天沒事就捧在手裡看。
在姚遠看來,這種古書語言樸實無華,故事浪漫美好且有些誇大,雖然史實準確性不高,不能成為準確曆史的依據,但每一個故事,都體現出了古人的光輝思想和智慧。
你看懂了《史記》,也就看懂了古代中國的智慧,看懂了那個人類思想尚有自由時代的,真正的中華文明。
他的這個愛好,沒有人能夠理解。抗抗彆說看《史記》,就是看那些唐宋散文,也如同看天書。
就是美美,也搞不懂姚遠為什麼這麼沉迷於古文。
美美古文不好,姚遠就沒法和她溝通。其實他的好多智慧,來源於這些古代的思想。
隻有真正沉浸在這些文章裡,你才可以悟出古人非凡的東西。
美美沒這個本事,姚遠也就笑而不答。
美美到家,是直接把摩托車停到她姐姐家的院子裡的。
現在,這個院子本身縮小了一半,原來就放著姚遠和美美的兩輛自行車,這又多了兩輛摩托車,也顯得有些狹小了。
美美推著摩托車進院子,看到另一輛也停在院子裡,就知道姚遠也回來了。
她停好自己的車,直接就推門進屋
外屋門“哐”一聲響,把裡屋坐在沙發上,捧著《史記》之乎者也的姚遠嚇一跳。
看見是美美,姚遠就責怪說:“一個大姑娘,走路帶風,進門如破門而入,像什麼話?你就不能文雅一點,像個大姑娘啊?”
美美進裡屋,也坐在沙發上,自己去拿茶盤裡的茶杯,接著就拿起茶壺,也為自己倒一杯茶。
然後,美美才說:“怎麼文雅?你的意思,是不是我進門之前得敲門,你說讓我進來,我才能進來?”
姚遠說:“按理說,應該就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