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窮酸的文化人(2 / 2)

邵玲看看他們三個又問:“咱們四個人啊,能坐的開嗎?”

那個合資的廠家,已經開始批量從生產線上出第二代摩托了,隻是還不供應北方。

邵玲在南方已經見過摩托車了,就是太貴,一般人買不起。她也知道摩托載不下四個人。

聽邵玲這麼說,美美就說:“我們兩輛呢,我姐夫也給我買一輛。邵玲姐,你穿上棉大衣,我帶著你去。”

邵玲就看一眼姚遠,心說這家夥還真有錢了。下午在薑姨家,她就看到那個二十平麵直角的的彩電了。這東西,不是乾部家庭,一般人家攢一輩子錢都買不起。

如果她將來回來跟著姚遠乾,能不能也這麼有錢呢?不求買個平麵直角大彩電,能給父母買個國產十九的彩電,也行啊。

她就不由想。

這時候,姚遠晚上去他的公司,已經不用走正街上的大門,而是從後麵小巷子裡進去,用鑰匙開後院的大門就行了。

後院也是文化館的房子,住著兩戶文化館的職工。

那時候,文化人的工資不高,可是又有些清高,不願意讓彆人看著他們和普通老百姓一樣。

所以,那時候的文化人最會過日子,當真是一分錢恨不得掰成兩半花。

他們文化多,想法就比一般人多。想法多了,花錢的地方肯定就多。錢不夠花,就喜歡沾小便宜。

出門的時候,看著他們表麵打扮的光鮮,家裡到底什麼樣,就不好說了。不是真正有錢的,他們也不願意讓彆人到他們家裡去。

這是他們區彆於一半老百姓的標誌,人們也對他們這種生活行為不接受,暗地裡罵他們“窮酸”。

姚遠本身也算文化人,對這些人是很了解的。

他在這裡開店,按理說後院門就應該給他一把鑰匙,進出方便。可兩家人都過來看他的衣裳,眼饞的不得了,誰也不提後院大門鑰匙的事。

就是後院西邊那個公共廚房,兩家人也沒人說他也可以用。

姚遠對這個也不著急,慢慢利用他們好沾小便宜這個毛病,衣服上給他們便宜點,或者搭上點零碎,再給他們孩子買點小禮物,慢慢就和他們熟悉起來。

夏天的時候,姚遠已經可以坐在後院裡,和這兩家人一起聊天了。弄點好茶葉,泡一壺茶,然後大家一起品茶。

要是聊的有興趣了,姚遠還會打發抗抗去買花生米、豬頭肉,在弄瓶小酒,和大家一起吃點喝點。

真正和他們接近了,你就會發現,文化人和小老百姓也沒太大區彆,也大都心地善良。

唯一的區彆,恐怕就是,他們在那極端艱苦的生活裡,還在拚命想保住他們知識分子那點,區彆於一般普通人的尊嚴罷了。

後來,人家就主動給了姚遠後院門的鑰匙,還允許他公用西屋的廚房。

八零年有了液化氣,抗抗就可以在西屋廚房裡,用自己的液化氣做飯了。

抗抗是最善於學習的。從姚遠和彆人交往的一些小計謀裡,她能自己悟到很多的東西。

所以,她的液化氣也就不那麼計較,誰家想用了,用就是,直接不用和她說。

在這兩家人眼裡,抗抗是又漂亮又大方。而且,和他們處的久了,抗抗也帶了些儒雅的氣質了,不過沒他們的“窮酸”。

抗抗當然不用“窮酸”了,抗抗一月掙的錢,要是讓他們知道了,能把他們嚇死!

四個人分彆騎了兩輛摩托車,姚遠帶著抗抗在前麵,美美托著邵玲在後麵跟著,從小路進了小巷子,七繞八拐的,就到了那明清小樓的後院門那裡。

姚遠整天走這些小巷子,已經十分熟悉了。

不知怎麼的,他就對這些小巷子有了感情,覺得裡麵包含了太多的文化和情感,倒的確有保存下來的必要了。

他就想,他得打聽著,到市政府準備舊房改造的那一年,得想個辦法,說服已經是第一副市長的,他那位馬叔叔,無論如何,得把這一片古城保留下來。

已經是晚上八點多了,姚遠悄悄開了院門,儘量不弄出聲響,把兩輛摩托車推到院子裡。

這時候,兩戶人家都在屋裡看電視,院子裡沒人。

文化人怕聲響。也不知道是因為運動那些年座下的毛病,還是文化人自古就如此,反正他們不喜歡院子裡有大動靜,這一點還是要注意的。

張冉在樓上睡覺,樓下院子裡這個小門是插著的。

怎麼叫醒張冉,姚遠當然有辦法。

老早翠霞姊妹在的時候,他就為了安全,買了個電鈴,安在樓上裡間的臥室裡。而且,他在門口按電鈴也是有節奏的,三長兩短,樓上就知道是他來了。

如果電鈴響的沒節奏,樓上就不會開門,而是要先拉亮門上麵的電燈,從樓上窗子裡看清楚是誰,然後才下來開門。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