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9.七嘴八舌論根源(1 / 2)

() 通過和職工們不斷溝通,姚遠還真獲得了不少帶領大家自救的辦法。

首先,他就改變了把所有用不著的設備都賣掉的想法。

過去的時候,礦機的生產車間,好多都是不掙錢的,而且開工越多,虧的就越多。

對這個怪現象,姚遠過去也做過一番調查研究。

為啥南方一些小廠子,乾出的產品價格那麼低都有錢賺,而到了礦機,產品賣同樣的價格不但不掙錢,反而賠錢呢?

當時他總結出的經驗是,南方設備先進,加工成本低。還有,就是南方那些小廠子,都是家庭作坊式的,一個家庭就乾產品的一個部分,容易掌握技術,也容易迅速熟練工藝,找到最低成本的加工辦法。還有,就是這種家庭作業方式,大大降低了管理費用。

可要這麼說的話,那工業加工將來的趨勢,豈不是要廢棄工廠化,逐步走向家庭化作業,這不回到原始時代了嗎?

儘管還有很多的疑問,可事實就在那裡擺著,他也沒法進一步去搞明白。

通過和職工交談,他搞明白了一個問題,那就是責任心。

乾部隻想自己的利益,就不會過多關心產品會不會盈利,也不把心思放到生產管理上。

在車間生產過程中,他們往往在當中夾帶一些私活讓職工乾。這些私活是不走車間賬目的,乾活用的水電、人工費用,甚至是材料費用,就都算進了公活當中,從而提高了公活的成本。而他們呢,僅僅是給乾過私活的工人一點辛苦費,剩下的錢,就都揣進自己腰包裡去了。

最厲害的車間,不走賬的私活和公活的比例能達到一比一,也就怪不得當時生產車間的費用成倍地增長了。

工人呢?對乾部這種損害公家肥了自己的行為,敢怒不敢言,心裡有氣,也不會想著為工廠節省成本。

就拿鋸床下料做例子,一段圓鋼,加工一個工件,如果鋸床下料工整的話,留五毫米的餘量就夠了。可是,大家不想費那個事去仔細找正,就得考慮下料截麵偏了,餘量不夠的問題。於是,原來留五毫米餘量,現在就得留十毫米,這都是成本,都是錢呀!

還有,車一個工件,需要直徑四十毫米的圓鋼吧?材料員為自己吃回扣,去買便宜的,小廠生產的非定尺圓鋼。那個圓鋼質量,和大廠的定尺圓鋼比起來,就差了很多了,圓度也不行。

這樣,原來需要直徑四十毫米的圓鋼,現在就得買四十八毫米或者五十毫米的了,這也是錢!

再有,車間質檢沒有責任心,一個工件加工廢了,也不問原因,不看是不是還可以利用,直接報廢扔掉,就算完成任務了。

好多廢掉的工件,是可以挽救回來,隻重新加工一下就可以,不用報廢的。就算報廢了,還可以做其他小一些的工件用,可以回收再利用啊,這也是錢!

另外,技術人員沒有責任心,從來不考慮工件的用途,隻按著書本上教的,把加工工藝有用沒用的排一遍,這其中有好多工序和加工工藝,根據產品用處不同,都是可以省略的,這還是錢!

類似這樣的弊端,實在是舉不勝舉!這樣子去對待工作,就算不計算管理費用,這成本也高的嚇人了!

如果大家都有責任心,把這些成本降下來,人家能乾著的產品,咱們也能乾著。

而且,有去過南方打工的職工就告訴姚遠,南方的那些加工作坊用的設備,並不比礦機先進,好多連皮帶床子都還在用!

為啥他們放著新設備不買,喜歡來咱們北方,買北方大廠裡淘汰掉的設備呀?這不明擺著嗎?他們的加工手段,根本不是靠什麼先進設備!

再說了,他們都是農民工出身,真用先進設備,他們會用嗎?就算會用,他們連尺子都量不準,能加工出高精度的產品來?

大家就這麼坐著閒扯,就把姚遠心中那些疑問給扯開了,也把他的信心給扯出來了。

看來,所有問題的根源,還在於工廠乾部身上。他們首先作風敗壞了,隻想著為自己撈錢,根本置工廠利益於不顧,造成了礦機大量的資產變相損失。

正是因為他們這種碩鼠一般的盜竊和挖牆腳,讓礦機迅速垮下來。

職工們看著心裡有氣,也不好好負責任地工作,造成二次浪費。如此形成惡性循環,再大的家業都不夠這麼造的!

如果他能在管理人員任用這一關上把住,把管理人員置於職工監督之下,形成相互監督機製,就完全可以避免浪費和損失,乾私活在他這裡,就想都不要想!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