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二是出嫁女兒回娘家的日子,天才蒙蒙亮,墨大莊就已經套好牛車,連炭火籠跟擋風的被子都準備好了,隻等一家人吃完早餐就陪著崔三娘回娘家去。
崔家莊在八方鎮的另一頭,與衛城村相隔不過十裡地,是個一姓村,村裡人都是沾親帶故的親戚,不過因著當年崔三娘的老爹沒了後那起子平日裡說是親戚,她爹死後巴不得把她們家原就沒多少的家財給分了這事兒,崔家上下早就與那起子人撕破了臉皮,如今也隻不過是維係著麵上的些許往來。
崔三娘的娘家位於崔家莊村西頭,要穿過整個崔家莊,最後才到崔家。
有跟崔家交好的村民見崔三娘坐著牛車回娘家就笑著打招呼,至於那些當年撕破了臉皮的,就隻當是都沒看見對方,淡淡地撇過頭去,誰也不理誰。
“姑母到了!”一早就被爹娘打發到門口守著等自家姑奶奶回來的崔家小子見著姑爺姑母,就立馬朝崔家敞著門的院子喊了聲。牛車還未到崔家門口呢,崔三娘的兩個弟弟跟弟媳就都迎了出來:“大姐回來了!”
崔三娘在族中她這一輩姓三,跟著兩個伯父家的姐姐起名,才叫崔三娘,不過崔家就隻有她這一個姑奶奶,另有兩個兒子崔大山、崔大河。
“大山、大河,弟妹,家裡都好吧?”崔三娘今日打扮得隆重,穿了身八成新的襖子,連平日裡不舍得用,一直壓箱底的銀鐲子跟銀丁香都戴上身了,加上崔三娘模樣本就生得好,今日倒是比一般村婦瞧著齊整不少:“這大冷天兒的,也不怕把孩子凍壞!”
一家人有說有笑,崔三娘拉著兩個妯娌就往屋裡頭去,崔大山兄弟倆則幫著姐夫將牛車趕到院子裡,然後再把姐姐姐夫帶來的節禮搬進屋。
崔家家境一般,房子格局跟一般村裡人家無異,倒是這泥磚瓦房有些年頭了,不過家中根基薄,當年崔三娘等人的娘親李氏一個寡婦好容易才拉扯大三個孩子,又給兩個兒子都娶了媳婦,哪裡還有銀錢蓋新房?泥磚瓦房舊是舊了些,不過都是當年她與丈夫一磚一瓦蓋起來的,住著倒還算過得去。
“你來就來,怎還帶了這麼些東西來?”李氏在屋裡抱著兩歲多的小孫子,聽到外頭動靜知道女兒來了,不過一會兒就瞧見女兒一家都進來了,連帶著還有那半車的節禮,不由得嗔怪了幾句:“大莊你也是,就由著她搬空家裡不成?如今雲峰雲空可都漸漸大了,總該打算些才是!”
墨家人進來就依次給李氏磕頭拜年了,然後各自在大舅母童氏的安排下坐在炕沿或者炕邊的長條凳子上,墨家七口人加上崔家九口人,滿滿當當坐了一屋子人,個個都有說有笑地,倒是熱鬨得很。
“這不是孝敬您的嘛!這點子東西算得了甚?”崔三娘坐在李氏身邊,笑吟吟地接過已經兩歲的小外甥:“福兒記不記得姑母呀?”
“姑母、魚!魚!”福兒如今雖然會講話,不過也是磕磕巴巴的,倒是記得眼前的姑母之前給家裡送過幾回魚,便歡呼著拍手喊起魚來。
這童言童語倒是逗得崔、墨兩家人都“哈哈”大笑起來:“看來這福兒是個聰慧的,還記著我給送過魚呢!”
“哪是聰慧?我說是饞貓兒才是呢!”說話的是福兒的娘親,崔大河之妻何氏笑得淚花都要出來了:“大姐是不知道,這饞貓兒旁的不會,就曉得要吃的呢!”
“那有什麼關係?能吃是福嘛!”崔三娘笑眯眯地抱著福兒,逗著他玩兒:“福兒說是不是呀?”
崔家雖然沒什麼錢,不過兄弟倆妯娌倆感情都好,加上李氏不是難相與的,家裡人倒是相處得極好,尤其對崔三娘這個嫁出去還幫扶了家裡不少的姑奶奶更是好,所以崔家的兩個媳婦每年初二都是守在家招待崔三娘這個姑奶奶,自己則等到初三再回去走親戚。
兩家人在正房裡說了好一會子話,崔三娘見孩子們坐著都不自在,就讓他們都散了去玩:“雲峰你是大哥,要照顧好弟弟,彆往火邊兒水邊兒去,也不許和人打架曉得不?”
“曉得。”過了年墨雲峰已經十二個年頭了,加上在私塾讀書這幾年倒真讓他懂事明理了不少,已經頗有幾分長兄的氣概風範了。
目送墨雲峰帶著一群孩子出去,童氏跟李氏都不由得感歎幾聲:“這才幾個月沒見,雲峰越發有大人模樣了!”
“總歸是大哥,也該懂事些的。”崔三娘臉上洋溢著笑,不過還是十分謙虛的模樣。
孩子們都走了,兩家的大人又閒聊了會,說去歲的收成啊,說家長裡短,說了好一陣子,妯娌倆連著姑奶奶才一起到廚房去張羅團圓飯,留下姑爺跟大舅子小舅子陪著丈母娘話家常。
“娘,那我們就先回去了,等得空了再來瞧您。”午時過後,墨家眾人也準備回去了,崔三娘拉著李氏的手又說了好一會子話才揮手告彆:“快回去吧,外頭冷!”
“哎!大姐一路順風,等開春了我跟大河再去幫你跟姐夫做活計!”大山帶著孩子們送大姐送到村口直到看不見牛車的影子了才家去。
瞧著娘眼眶都紅了的樣子,有些不能理解骨肉親情刻入骨血那種牽絆與感情的墨雲柳也跟著心有些抽痛:“娘...”
“傻孩子,娘沒事兒。”崔三娘將兩個女兒摟進懷裡:“娘隻希望你們倆長得慢兒點,再慢兒點。”這樣自己就還能陪在兩個女兒身邊,陪著她們慢慢長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