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鼎力戈壁灘 五十八 奪糧鋒交向陽溝 上房論戰出妙策(2 / 2)

虎賁巾幗傳 琴藏古棉 5119 字 6個月前

唐軍也不追趕,收拾軍械,護住糧車,重整行裝,準備繼續趕路。

幾名小校跑到唐將跟前,喜笑顏開,拱手賀道:“宋將軍有備無患,旗開得勝,可喜可賀!”

領兵小將宋印寶拉韁駐馬,回以一揖,笑道:“此乃霍公料敵如神!宋某初為領軍,不諳戰事,一路行來,仰仗諸位了!此去延州尚有三十裡地,我等須加快步伐,方能在日落前趕回城中。”

“遵命!”

……

今日的向陽溝一戰,數天前已被柴紹預料到了。

原來,那日午後,柴紹從延州府衙回到上房,坐在桌前,啜茶低語,同妻子論及晉陽戰事時,憂心忡忡,氣氛凝重,夫妻倆各有所思,好一會兒都沒有言語。

片刻之後,李三娘才抬起頭來,稍理鬢發,問道:“夫君,你剛才說梁師都此番派兵南下,大概是為了策應進攻晉陽的劉武周,那你打算如何應對呢?”

“嗯,是這樣的,”柴紹放下手中的茶碗,摸著自己寬大的額頭,緩緩說道,“上午的軍事會議,我已確定了延州‘隻守不攻’的策略,正如郝齊平所說的那樣——‘守,以待時變,尚可回還;攻,進退無據,反受其咎。’”

“可是,”李三娘濃眉緊蹙,不無擔憂地問道,“堅守城池需要糧草,延州城中不要說軍糧匱乏,就是百姓的口糧也沒有富餘啊!因晉陽戰事吃緊,關中已經旬日沒有供給延州了,我們又當如何堅守城池呢?”

柴紹點點頭,回答道:“夫人之言正是我之所慮!時值春夏之交,青黃不接,而數萬人馬不可一日無糧,我估摸著…”柴紹摩挲著光生的下頜,咂了一下嘴唇,說道,“城中所蓄糧草,雖不足以出城作戰,但施行嚴格配給,尚能堅持數日,另外,我已派人百裡加急,傳書長安,懇請朝廷火速分撥糧草,以解延州的燃眉之急!雖然晉陽戰事吃緊,但關中去年豐收,我想,若要朝廷一時之間調撥數萬石軍糧,恐有困難,但隻求三千斛,應無大礙,隻是當下朝廷百官的目光齊聚於晉陽,我們求糧得反複催促罷了!”

柴紹站起身來,反剪雙手,踱了幾步,自言自語地說道:“這三千斛軍糧運入延州,咱們又可以堅持十天半月了。”

“那得確保糧道無虞啊!”李三娘抬起雙手,倚在桌上,托著下頜,眨了眨眼,說道,“梁軍近在咫尺,糧道不能出現差池,否則,延州的軍民隻能摘取嫩葉,煮湯果腹了!”

柴紹聽聞,沉沉地點頭,思量片刻,扭頭看著妻子,說道:“我打算來個‘示弱於外,出其不意’,誰膽敢截糧斷道,我便打他個措手不及!”

“何謂‘示弱於外,出其不意’呢?”李三娘問道。

柴紹嘴角輕揚,微微一笑,走到妻子身邊,如此這般地附耳輕語。李三娘聽罷,抿嘴而笑,說道,“路途顛簸,但願車中所伏射手不要昏昏睡去。”

“所以,我準備從弓弩營中精選身強力壯者,隨隊潛行。”

“那麼,此次押運糧草,你打算讓何人領兵呢?”李三娘抬頭問道。

柴紹踱到桌旁,坐回位中,回答道:“宋印寶。”

“宋印寶?齊王府管家宋之倫的那個兒子?”

“對,”柴紹點點頭,說道,“此人先前送信營中,力表誠意,願意效命軍前,我正好可以送給齊王一個順水人情,更重要的是…”柴紹盯著桌上的茶碗,頓了頓,說道,“宋印寶雖然年青,但在太和山大戰中作戰勇猛,有些頭腦,也曾質疑張世隆的擅動之舉,戰後我授予其‘翊麾校尉’之銜,令其押送張世隆回京,這趟差使完成得也很不錯。”

李三娘頷首點頭,說道:“自古‘英雄不問出處’,無論官宦子弟也罷,綠林草莽也好,隻要能建功沙場,便是我大唐的可用之才!”

“是啊,”柴紹撫掌笑道,“誰曾料想,昔日的終南山草莽,經夫人教習,今日竟成我延州的扼關雄獅!”

李三娘瞪了丈夫一眼,嗔怪道:“他們本來就是雄獅,何由我來教習!”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