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風拂麵,桃李芳菲,山壑蔥籠,紅瘦綠肥。
延州城南三十裡的向陽溝,一條沙石土路蜿蜒在山穀間,由南向北延伸開去。道路上,一支數百人的隊伍款款而行,中間夾著數十輛木轂糧車“吱呀”向前,黃色軍旗上大大的“唐”字煞是醒目,晴空之下,隊伍揚起的塵土遠遠便可看見。
向陽溝北麵坡頂的榆樹林鬱鬱蔥蔥,枝繁葉茂,正午陽光下,斑斑駁駁的光影投灑於林蔭中,仔細看時,數百雙警惕的眼睛在暗處目光閃動,正全神貫注地盯著坡下的唐軍糧隊--梁師都的驍衛將軍劉旻精選了五百銳卒,卷甲韜戈,屏息而待,在此處已埋伏了兩個時辰,就等著唐軍的糧隊自投羅網了。
梁軍的致果校尉辛炳生在林中駐馬而待,左手執綹,右手握劍,目光炯炯地注視著眼前的唐軍,腦海中盤算著攻擊的隊形,一分一秒地等待著出擊的時刻。
在他身後,兩百騎兵和三百步卒銜枚而立,整裝待戰。
回想臨行之時主將劉旻的話語,辛炳生覺得言猶在耳,清晰可聞--“晝伏夜出,邀擊唐軍;燒毀芻糧,迅即撤離!”雖然連夜行軍數十裡,一個晚上沒有合眼,但看到主將料敵無誤,唐軍已出現穀中,辛炳生倦意全無,心中騰起一陣莫名的激動。自己從軍數年,雖然在擔任馬軍總管的叔父手下小有戰功,但今日獨擋一麵,率軍伏擊,這可是征戰以來的頭一次,既不能辜負主將的信賴,又要給叔父顏麵爭光,年青的辛炳生咧開一排細白的牙齒,咬了咬厚厚的嘴唇,不由得握緊了手中的佩劍。
“將軍,是否將我軍攜帶的稽胡戰旗打開?”辛炳生正在沉吟時,身旁的一個小校湊過來,低聲問道。
辛炳生倚鞍而望,看著正在坡腳緩行的唐軍,皆持短刀長矛,並無強弓硬弩,更無鐵甲戰馬,遂將手一擺,斬釘截鐵地回答道:“不必了!刀劍出鞘,準備出擊!”
隻聽到林中“唰唰唰”的聲響彙成一片,旗手打開白旄,騎兵躍身上馬,步兵刀槍在握,個個虎視眈眈,殺氣十足。
辛炳生抬起手來,正了正頭戴的紅纓鐵盔,拉緊係帶,然後握住劍鞘,“嘩”地一下鋒刃見光,大聲喝道“跟我衝!”一夾馬肚,帶領身後的兩百騎兵一躍而出,引著大步跟進的步卒呼嘯前湧,向山腳的唐軍直撲而去。
馬蹄陣陣,殺聲震天,沙石飛滾,塵土蔽日。
梁軍呈錐形陣勢,奔著當麵一字排開的唐軍車隊,猛衝而下,意圖正中開花,攔腰截斷,分而殲之。
辛炳生一馬當先,鼓突雙眼,大呼向前,八百步外,唐軍一時震驚,車停馬歇,士卒紛紛駐足瞭望;六百步外,唐軍號角響起,士卒轉身旋踵,從車底抽出五尺砍馬刀,迅即列隊;四百步外,唐軍一分為二,前排士卒長刃相連,形成“刀牆”,後排士卒環刀在握,側提身後;兩百步外,長蛇陣般的糧車中“嘩嘩”亂響,半數糧車竟然穀物掀翻,散落於地,車上隱蔽的數人應身而起,半跪於車板,搭箭上弦,引弓待射;一百步外,唐軍箭矢飛來,“嗖嗖”直響,如雨點撲麵,防不勝防。
原來唐軍早有準備!
眼見偷襲不成,隻能改為強攻,辛炳生“唰”地一下,大力抽出鞍韉懸掛的馬槊,當空揮舞,寒光四射,領著騎兵大隊撲向車隊。
兩軍鋒接,火星飛濺,刀槍落處,“當當”四響。
唐軍前排的砍馬刀上下翻飛,一堵“刀牆”密不透風,利刃所及,梁軍騎兵人仰馬翻,偶有騎手飛身躍下,接地而戰,後排的唐軍則手持環刀,猛撲而來,刀槍相交,血肉橫飛,梁軍始終無法接近糧車。
騎兵衝鋒受阻,辛炳生內心焦急,拚殺間隙,回頭顧望跟進的步卒時,隻見唐軍箭簇疾風驟雨般濺落己方陣中,缺少盾牌庇護的步卒冒死向前,接二連三地中箭仆地,從山崗上滾落下來,身後揚起百十道滾滾塵煙。
毀燒糧車已然不成,死拚硬打又非本意,辛炳生正在進退兩難時,隻見五十步外,唐軍的一名將領身披絳袍,跨馬橫槊,正在指揮士卒節節反擊。
“擒賊擒王,首斷身亂!”辛炳生忽地騰起一個念頭來,於是一夾馬肚,甩開大隊,直奔唐將,一杆數十斤重的馬槊在手中左挑右刺,血霧飛濺,硬生生地在唐軍中殺出一條血路來。
眨眼之間,辛炳生已衝到對方麵前,唐將見來者不善,立即揮槊迎擊,兩將交手,眼花繚亂,這邊一個“銀蛇奪喉”,直取要害;那邊一個“漁夫搖櫓”,化險為夷;這邊使出“怪蟒翻身”,欲占先機,那邊使出“順水推舟”,借力打力……兩人過手數十招,竟然難分仲伯,不見高下。
頃刻之間,兩軍步卒碰撞,短兵相接,喊殺聲此起彼伏,穀中一時塵土飛揚。
辛炳生見不能力克對手,如此僵持,於已不利,於是拉綹側身,橫槊平擊,使出一招“神龍現尾”,一夾馬肚,便朝著自己的陣中奔去。回頭斜睨時,隻見那唐將在虎頭兜鍪之下,唇紅牙白,目如明星,麵似滿月,竟然也是一位不滿二十的年青將軍!
辛炳生心中暗自稱奇,然而沙場激揚,箭矢無眼,容不得半點分神,辛炳生奔回本陣,急令號兵鳴金,卷甲裹旗,朝著向陽溝的坡頂急速退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