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備管路調整完成後,兩位車間領導急不可待地希望儘快投入生產,方翰民全權負責這次工藝改造,他勉強同意省略設備管路打壓試漏程序,但堅持對全體操作工進行崗位培訓。
“他們都是熟練操作工,難道你還信不過嗎?再搞什麼崗位培訓,簡直是多此一舉!”車間技術員老吳第一個反對。
“不是我信不過他們,吳工,我在基層班組天天跟他們泡在一起,我對他們太了解啦!”
方翰民本身就是一線操作工,他跟同事們長時間接觸,在他印象中,絕大多數同事不僅文化水平低,而且工作態度不嚴謹,也缺乏責任心,他想通過培訓,讓職工們養成認真工作的習慣,嚴肅對待各項工藝指標。
在前世,不要說早已實現高度自動化生產的歐洲RGP製藥公司,即使方翰民本科畢業前的實習單位----國內一家名叫康源藥業公司的企業,也實現了半自動化生產,關鍵是在人工控製的生產單元,操作工人不僅工作態度嚴謹,而且控製精準,各項工藝指標跟儀器儀表的控製精度相差無幾。
反觀身邊這些同事,一個個吊兒郎當,不要說精準操控,甚至根本沒有幾個人認識到工藝指標的嚴肅性和重要性,很少有人嚴格遵守工藝規程,這樣的素質,根本無法適應現代化工業生產的要求。
儘管被委以臨時負責“酰化”崗位工藝改造的重任,方翰民畢竟隻是個臨時工,他知道自己名不正言不順,沒想通過一次崗位培訓從根本上改變現狀,實際上那樣的想法既不現實也無可能,他隻想在正式投產前,通過短暫培訓,讓職工們知道按工藝要求操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儘管車間主任也想儘快投入生產,但老楊覺得既然讓方翰民負責工藝改造,就該給他一定的尊重,他同意省略設備管道的打壓試漏程序,已經節省了兩三天時間,如果再在崗位培訓問題上跟方翰民意見相左,就等於不支持他的工作,那不是老楊的初衷。
“翰民,你說的崗位培訓,具體怎麼個培訓法?大概需要多少時間?要不要把職工們集中起來給他們上課?”老楊最關心的,還是時間問題。
“崗位培訓沒有那麼複雜,實際上就是觀摩學習,讓他們親眼看看正確的操作方法,時間嘛,‘酰化’崗位生產過程從頭到尾走一遍就可以了。”
“照這麼說,最多也就兩天時間?”
“是的,最多兩天。”
“那就不要再爭論了,抓緊時間進行吧。”老楊一錘定音,車間技術員老吳再也無話可說。
按照方翰民的計劃,崗位培訓時,他讓焦鐵輝帶著當初試驗小組的幾名職工進行生產示範,結合實際操作,他在旁邊向其他職工講解,通過現場觀摩學習,絕大多數職工應該有所收獲。
當初在試驗小組,方翰民手把手向焦鐵輝和另外幾名工人傳授了正確的操作方法,現在正好利用他們做示範。
當天下午,方翰民讓焦鐵輝把所需原料備齊,第二天上班後,焦鐵輝等人按照新工藝開始投料試車,方翰民則在一旁向觀摩學習的職工們講授操作要點和注意事項,並解答職工提出的問題。
“秀才,我記得以前在加料過程中,對水的計量沒這麼嚴格,好像多點少點都無所謂,現在改用醋酸了,計量要求這麼嚴嗎?”一位年齡比方翰民大不了幾歲,長相斯文的年輕工人問道。
能提出問題,說明這位職工不僅把以前的工作放在心上,而且現在的觀摩學習也很認真,方翰民當然喜歡這樣的同事,“小黃師傅,以前的介質是水,按你們的說法,多點少點沒關係,實際上那樣操作也是違反工藝要求的;現在把介質改成了冰醋酸,更需要計量準確,這一點請大家在今後的生產過程中務必注意。”
“記得以前在正常情況下,把蒸汽壓力維持在一定範圍就不管了,我看焦鐵輝他們現在操作,頻繁調節蒸汽壓力,這操作是不是很麻煩呀?”一位年齡較大的老工人不無擔憂地說。
“高師傅,對你的問題我做兩方麵回答。首先,以前那種操作方法看上去很省事,實際上是不對的,因為不利於‘酰化’溫度的控製,好在用水做介質,對溫度不是太敏感。另外,現在用冰醋酸做介質,在‘酰化’反映起始階段,溫度波動幅度不能太大,所以,他們需要頻繁調節蒸汽壓力,一旦內部達成平衡,溫度將會很穩定。實際上,新工藝操作起來並不麻煩。”
......
“酰化”崗位的關鍵在於反應階段,新工藝的核心就在這裡,至於此後的物理提純,采用相同的經典方法,方翰民隻需向職工們強調工作的責任心就可以了。
短暫的崗位培訓結束後,“酰化”崗位準備全麵恢複生產,從培訓效果來看,職工們都掌握了新工藝的操作要領,至此,方翰民的任務基本完成,正式生產時,他將把指揮權交還給“酰化”崗位的班長老趙,隻有當遇到問題時,才需要他出麵解決。
第二天上午九點多,方翰民正在臨時辦公室編寫總結報告,跟他同在一個辦公室的車間考勤員肖敏突然問道:“秀才,你沒聞到空氣中的酸味嗎?”
“嗯---?”方翰民做了兩個深呼吸,“是啊,這是醋酸的氣味,哪裡來的呢?”說完,他起身就要往車間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