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舉重若輕(1 / 2)

雖然在前世經曆過從本科到博士畢業的多次論文答辯,在RGP公司新藥創製中心當項目主管時,參與論證科研項目的答辯更是難以計數,方翰民對這種場合早已司空見慣,畢竟事先沒有任何準備,第一次麵對幾位廠裡的大領導,他還是略顯遲疑。

就在方翰民整理思路,準備詳細闡述技術方案的時候,主管生產的王副廠長突然問了個題外話題:“小方畢業於哪所大學?是哪年分配來廠的?”

這個問題令方翰民更加意外,片刻的詫異之後,他坦然回答:“我不是哪所大學畢業的,我隻是大前年進廠的臨時工。”

會場氣氛頓時陷入尷尬,一把手袁廠長覺得老王這是故意讓人難堪,把小方找來的目的是想儘快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跟他的學曆和入廠時間有什麼關係?“先彆管他哪所大學畢業的,讓小方同誌談談他的思路吧。”

方翰民用了半個多小時闡述自己的方案,對涉及的技術原理、工藝路線、原材料狀況和工藝流程做了比較詳細的介紹。

彆看這套廢水處理方案在思路上非常新穎,各種單元操作采用的其實都是已有技術,方翰民前世在本科畢業時參加實習的那家華康藥業公司,就是用這種方法處理鐵粉還原產生的廢水,實現了工廠的清潔化生產。

在座的領導對方翰民的態度並不一致,有的領導對方翰民的技術方案抱有濃厚興趣,雖然對某些細節一知半解,但覺得方翰民的思路非常清晰。有的領導對方翰民本身就抱有偏見,對他介紹的技術方案,基本就沒聽進去。

到了提問環節,生產副廠長老王和總工程師老夏,也許為了凸顯他們全廠技術權威的身份,兩人不約而同地問:“這套方案聽上去好像有點道理,問題是在實際生產中能否行得通?”

一個小時過去了,方翰民早已適應了會場的氛圍,他端坐在那裡,泰然自若地說:“請兩位領導說的具體一點,因為我還沒想到哪些地方行不通。”

老王和老夏也許根本就沒有理解方翰民的技術方案,他倆提出這個問題,完全是為了裝腔作勢,當方翰民請他們談細節,兩人相互看了看,誰也不說話。

這就是平時打官腔習慣了,麵對沒有地位,身份卑微的人,不管什麼場合,他們都喜歡居高臨下地為難對方,沒想到方翰民的一個請求,反而搞得兩人也是沒有一點準備。

一個是主管生產的副廠長,一個是總工程師,兩人都是紅星製藥廠領導班子的重要成員,方翰民即使再書呆子氣,也不敢故意將他們的軍,他剛才隻是很自然地回答他們的問題。

一把手老袁最了解兩位同事的品行,感覺到兩人有些尷尬,他不想因為這些擺不上桌麵的小事影響大局,便把話接了過去,“小方同誌,比如說你談到的第一步,也就是水蒸氣蒸餾脫溶除味,實際操作應該怎麼實施呢?”

不像老王和老夏,根本不相信一個臨時工能有什麼技術方麵的高見,他們主觀上就沒把方翰民介紹的技術方案當回事兒。老袁自始至終都在專心聽取方翰民的介紹,對不懂的環節還做了記錄,提出的問題很具體,很有針對性。

對於水蒸氣蒸餾的具體操作,方翰民認為這是純粹的工藝問題,原本用不著在這種場合介紹,既然領導們如此關心(實際上也是不太放心),他隻好舍命陪君子,儘管不是所有人都能聽懂。

根據方翰民介紹的廢水處理工藝,第一步用水蒸氣蒸餾,不僅能除去廢水的臭味,還能使其中夾帶的有機原料得到充分回收。使用飽和蒸汽,用直接蒸汽加熱的方式,在常壓下操作即可。

“小方同誌,按你這意思,通過第一步處理,既消除了廢水的氣味,還能回收一些原料,這不是一舉兩得嗎?”老袁對方翰民的技術方案越來越感興趣。

“是的,無論生產過程中怎麼清洗,還原工段的廢水和鐵泥中必然會夾帶百分之二到三的有機原料或半成品,通過這一步處理,幾乎可以將它們回收乾淨。”

生產副廠長老王坐在旁邊已經恢複了神態,他又想到了一個問題,“你做沒做過計算,回收的這些有機原料或半成品的價值,跟水蒸氣蒸餾的成本付出有多大差距?”

因為涉及成本核算,跟會議主題不一致,王副廠長的問題顯然有點另類,但方翰民並未回避,“水蒸氣蒸餾除了設備折舊,主要原材料隻有消耗的飽和水蒸氣,當然還有操作工的工資,經過粗略估算,盈虧平衡點跟廢水處理量有關,處理量超過平衡點,就會產生利潤,如果處理量很小,自然就要虧損了。不過,廢水處理是一項不得不做的工作,有利潤當然好,沒有利潤也得做。”

“是啊,先彆管成本,這項工作不得不做,這也是今天邀請你來開會的主要目的。小方同誌,經過第一步處理,除掉了廢水的氣味,但是,廢水的顏色還存在,也不能往外排放呀!”袁廠長的心還是放不下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