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薛這番話雖有見風使舵的嫌疑,方翰民的工作態度卻是一點不假,技術科那些老職工不明白方翰民為什麼要表現的如此積極,有人懷疑他的動機,“這位年輕人想當勞模吧?”有人不以為然,“三分鐘熱情,彆看他現在表現積極,用不了多長時間,說不定比咱們還消極呢。”
同事們背後的議論,方翰民自己也聽到了一些,跟他同一間辦公室的老商也多次提醒他,“小方,這項工作你一年半載完成就很好了,何必這麼著急?”
對於商誌遠的提醒,方翰民報以感激的微笑,也許人家是一番好心,至於那些懷疑他有不純動機的議論,他一概置之腦後,一幫俗人,隻是多讀了幾天書,也配談動機?
對方翰民這種忘我的工作態度,薛科長看在眼裡,他不動聲色,直到他看了方翰民送來的調查報告,才感覺到這個年輕人不簡單,根本不像既無學曆又無資曆的臨時工。
現在親自聽到袁廠長對方翰民的肯定,因為方翰民是技術科的職員,即使言不由衷,老薛也要對這位下屬讚賞幾句。
袁廠長點了點頭,“當初給方翰民調崗位,我還猶豫應該把他放到什麼地方,現在看來,讓他到技術科是最合適的。”
“是啊,以前隻知道方翰民懂技術,沒想到他的綜合能力也這麼強,很適合在技術科工作。”老夏附和道。
“幸好我把方翰民調到技術科,否則,你們技術科的這項工作計劃,還不知道什麼時候能完成呢,薛科長,你說是不是?”最終,袁廠長還是不忘對老薛敲打幾句。
“是是是,方翰民同誌來到技術科,確實對科裡的工作有所促進。”老薛連忙承認。
“豈止有所促進!我估計沒有引發一場地震,也有一場暴風雨吧?”難道老袁在技術科安插耳目了?他對技術科的事情怎麼知道的如此清楚?
薛科長顯得有點尷尬,“這......,科裡的老同誌在工作上是有些惰性,但大多數同誌都是好的。”
袁廠長擺了擺手,“好啦,今天不討論這個話題了。把你們兩位找來,主要是為了另外一件事,你們一定也看見了,方翰民的報告中,他在附件裡談了對全廠幾項主要工藝技術的分析與建議,我想聽聽你們的看法。”
這是老袁給全廠技術主管部門兩位主要領導出的題目,他想知道老夏和老薛是否思考過紅星製藥廠的未來。
總工程師老夏想了想,“附件中,方翰民對一車間磺胺類藥物的生產工藝進行了評述,我基本同意他的觀點,因為紅星製藥廠是以生產磺胺類藥物起家的,經曆一二十年後,一車間的工藝技術確實有點落後了。但二車間的工藝技術大多是方翰民提出的技術方案,有些甚至就是他本人親手搞起來的,我對他的這部分評述持保留態度。”
“附件的評述部分高屋建瓴,顯示了方翰民的水平,但他的某些建議,我認為不太切合實際,有點空中樓閣的意味。”薛科長直言道。
“你能說的具體一點嗎?比如,哪方麵不切合實際?”老袁對此顯示出了特彆的興趣。
“正如夏總所言,二車間的工藝技術大多是方翰民提供的方案,他現在提出這樣的建議,不是自己否定自己嗎?另外,他在建議中提到,加氫還原法是生產對乙酰氨基酚的發展趨勢,我認為加氫工藝不可能在實際生產中得到應用。”
能說出這番見解,起碼說明老夏和老薛不僅認真看過方翰民的報告,也進行過一番思考,但他們的部分觀點,老袁不能苟同,“好吧,今天就談到這裡,關於工藝技術的發展趨勢,哪天召集有關人員開個專題會,專門討論這件事。”......
完成了薛科長交給他的摸底調查任務後,方翰民終於有了閒暇,但手頭沒活乾,他反而覺得不自在,這種上班時間看報喝茶的狀態,讓方翰民很不適應,他主動要求薛科長給他分派新工作。
因為方翰民剛完成了一件其他人需要一年半載才能完成的重要任務,袁廠長又對他讚賞有加,老薛對方翰民自然有了幾分尊重,在考慮給他分派新的任務時,也就多了幾分顧慮。
就在這時,廠辦通知薛科長去小會議室開會,並特彆強調讓他帶著方翰民一同與會。
當老薛跟方翰民推門進入小會議室的時候,見袁廠長、王副廠長和夏總已經在各自座位上等候。
兩人落座後,袁廠長開門見山地說:“今天召集有關人員開會,主要是想就紅星製藥廠現有產品工藝技術發展趨勢進行討論,大家不要小看這件事,這關係到全廠生存發展的大計,現在有必要重視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