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於催化劑製備的儀器設備已經安裝完畢,一組的準備工作基本就緒,隻需調試一番,就能正式開展工作了。
催化劑製備大部分依靠手工操作,但其工藝指標則由儀器設備控製。由於當時的條件所限,比如,活性炭的粉碎和過篩,隻能在一台分批操作的設備中進行,還有鈀鹽的浸漬,需要十分仔細的人工操作,這對操作人員的熟練程度和責任心是個考驗。
在儀器設備調試期間,方翰民到一組查看工作進展,見焦鐵輝正在蔣國新的指導下,在專用設備中練習活性炭的粉碎過篩,另外兩名工人在萬程指導下練習鈀鹽溶液的浸漬。
名義上是蔣國新和萬程兩位技術人員指導工人操作,實際上他們的操作水平比工人強不了多少,見方翰民在旁邊觀察,同樣來自於七九級的萬程,也許在私底下跟二組的郭鵬有過什麼默契,郭鵬試探了方翰民的理論水平,萬程想試探一下方翰民的動手操作能力,他主動轉身跟方翰民打招呼,“方科長,你看我們是不是有點笨手笨腳?”
“萬事開頭難,誰都一樣,操作時間長了,自然就熟練了。”
“聽說方科長以前都是在大型設備中做試驗,想必實驗室的操作應該做得更好。我們都是頭一回,不知方科長能不能給我們做個示範?”
在前世,方翰民的製藥科學博士論文,就是在牛津大學的著名實驗室完成的,參加工作後,他在RGP公司新藥創製中心當項目主管,除了周末和節假日,更是天天泡在實驗室裡,跟那時做的生物化學尖端實驗相比,活性炭的粉碎過篩和鈀鹽溶液的浸漬,對他來說根本沒有難度。
方翰民沒有多想,他覺得做一下示範也是應該的,“沒問題,不過你在說話時,最好把一口一個方科長省去,有事說事。”
“我又沒叫錯,你就是科長,這有什麼不對嗎?”
“沒有不對,隻是覺得聽著不順耳,不如直呼其名。”
方翰民走到試驗台前,從操作工人手中接過器皿和工具,無論溶解、攪拌、溶液轉移,還是過濾洗滌,都做的十分熟練,而且沒有浪費一滴溶液,這一點是需要引起重視的,因為鈀是一種比黃金還要貴重的金屬,哪怕浪費一點,造成的損失也是顯而易見的。
從頭到尾整套操作做下來,用了將近兩小時,在此期間,方翰民全神貫注於手頭的工作,每一步都做的一絲不苟,在場的所有人都看得入神了,接近尾聲時,一位操作工禁不住讚歎,“方科長,沒想到你還有這一手!”
旁邊一位同樣來自二車間酰化工段的操作工立即糾正,“方科長可不止這一手,他有好多手,這幾年,咱們還少見了嗎?”
萬程和徐輝也頻頻點頭,“這操作手法,太專業了!簡直是專業中的專業!”
放下手頭的器具,方翰民露出怪異的微笑,然後轉身問道:“我的操作手法專業嗎?”
“方科長,沒想到你的實驗室基本技能這麼好,不僅動作特彆規範,而且非常嚴謹,說句不恰當的話,我們這些經過專業培訓的人,跟你相差太遠了!”
“專業培訓?哈哈哈!”方翰民的意思,隻有他自己知道。
洗過手後,方翰民準備離開,萬程再次叫住了他,“方、方科長,我還有一個問題向你請教。”
“你請講!剛才說好了,咱們這裡隻有探討,沒有請教。”
“活性炭本身就是一種多孔物質,按理說可以直接使用,為什麼還要將其研磨成超細粉末呢?”
“昨天我跟郭鵬探討問題時,提到一個技術名詞,叫比表麵積。普通活性炭確實是多孔物質,但它的比表麵積還不夠大,如果將其研磨到一定細度,比表麵積就能大幅度增加。比表麵積是催化劑最重要的效能指標之一,研磨的目的就是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這一指標。”方翰民解釋道。
“根據有關定義,粒徑越小,比表麵積越大,我們是不是應該追求更小的研磨細度呢?”
“理論上是這樣,但試驗結果表明,顆粒尺寸小到一定程度後,比表麵積的增加並不十分明顯,即使隨著顆粒尺寸的進一步降低,比表麵積有所增加,但其加工難度更是顯著增加,因為加工難度跟比表麵積的增加不成正比,實際工作中人們並不追求活性炭粒徑的最小化。”......
按照方翰民給定的試驗條件,在半個月內,第一小組便製備出第一批鈀碳催化劑,經過老化處理後,即可用於對硝基苯酚的加氫還原試驗,也稱作鈀碳催化劑的評價。
製備過程對催化劑性能影響很大,老化處理對催化劑的活性和使用壽命卻是至關重要的,在老化試驗過程中,徐輝和萬程對方翰民給定的工藝條件有所懷疑,“為什麼老化溫度必須是300℃,時間必須是24小時?反正都是試驗,為什麼不能在250℃、280℃或320℃試一試?老化時間為什麼不能是15小時、20小時或30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