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再遭質疑(1 / 2)

早飯後,方翰民走出院子,本想在附近轉轉,母親徐桂華叫住了他,“翰民,你不要走遠了,一會兒我們想跟你商量點事。”

一聽有事商量,方翰民轉身回來,“媽,我哪兒也不去了,在家等著你們。”

過了十多分鐘,徐桂華和方燮成來到堂屋,方翰民跟父母圍坐在桌旁,“爸媽,你們要跟我商量什麼事?”

因為徐桂華說話比較委婉,家裡家外有什麼事,都是由她出麵。老兩口相互看了看,徐桂華把家裡的現狀和他們的打算,向方翰民做了介紹,“雖然你姐已經出嫁,但你也老大不小了,就連你弟弟都二十出頭了,家裡現在這個樣子,我們害怕對你和你兄弟沒有好處。”

方翰民不明白母親的意思,“媽,有什麼話你就直說。”

“翰民,咱們家這房子太舊了,如果有人上門給你或你兄弟說媒,就怕女方嫌棄這房子,我跟你爸商量,想把這房子重修一下。”

如果光考慮方翰民自己,他不會關心修房子的事,因為他根本就沒打算在老家結婚成家,房子好壞對他沒有什麼影響。但母親徐桂華在談到這件事的時候,把他兄弟方新民也牽涉進來,要是方翰民再想置身事外,就等於對兄弟的事情漠不關心,他這個當大哥的於情於理也說不過去。

方新民二十出頭的年齡,小夥子長得也不錯,隻要家庭條件說得過去,不乏上門說媒的人,所以,父母現在就開始為他的事操心,他們覺得擺在麵前最大的困難,就是家裡這房子太舊,當然,他們認為這也是方翰民需要麵對的問題。

父母跟方翰民商量這件事的目的非常清楚,誰都知道修房子需要錢,但家裡出錢的地方很少,靠幾畝地種糧食,除了一家人的口糧,一年也出不了幾個錢,如果家裡修房子,隻能依靠方翰民的幫助。

方翰民知道父母的目的,但他每個月隻有四五十塊錢工資,還要月月往老家寄二十塊錢補貼家用,他能攢下的錢其實也很有限,“爸媽,你們想怎麼辦呢?”

“如果條件允許,我們打算把現在這舊房子拆了重修。”一直在旁邊沉默不語的父親方燮成,終於開口說話了。

“你們做沒做過預算,舊房子拆了重修,需要花多少錢?”

兩位老人顯然沒做過具體預算,但他們例舉了村裡的某戶村民,去年新修同樣麵積的房子,花了多少錢。

方翰民一聽,他現在積攢的錢,最多隻有這個數目的一半,如果拆了舊房重修,光靠他的幫助,實在差的太遠了!“爸媽,我想問一下,家裡能拿出多少錢?”

徐桂華想了想,“翰民,這些年來,你每個月都往家裡寄錢,但你也知道,咱們這個家基本沒有其他出錢的地方,平時的零花,全靠你寄回來的錢,即使攢了一些,這次你姐出嫁,都給她買嫁妝了。所以,家裡現在基本上拿不出錢來修房子。”

“我也讚成改善一下家裡的居住環境,但根據你們所說那戶村民修建同樣麵積房子的花銷,我能拿出的錢隻夠一半,這可如何是好呢?”方翰民感到很為難。

大兒子已經竭儘全力,方燮成跟徐桂華老兩口一籌莫展,沉默了好長時間,徐桂華似乎想起了什麼,“翰民能拿出一半,還差多少,咱們可以找親朋好友借呀!”

方燮成白了老伴一眼,“你說的輕鬆,找誰借?誰能借給你?”

母親徐桂華不愧是這家人的主心骨,不僅辦事周到,說話委婉,而且善於利用各種有利條件,她對老方的話不以為然,“要是放在以前,確實沒人願意借錢給咱們,現在情況不一樣了,翰民現在是國家正式職工,如果親戚朋友知道這件事,他們保證不會拒絕咱們,不信的話,我敢跟你打賭!”

這話倒真有幾分道理,以前老方家跟親戚朋友借錢,幾乎沒有按時歸還的,弄得有些人躲著他們走,即使方翰民去城裡的企業做臨時工這幾年,人們對他們家的印象也沒有太大改變。但他們的大兒子現在成了正式職工,在農村人看來,那就相當於端上了鐵飯碗,親戚朋友再也不用害怕他們借錢不還了。

方翰民並不反對母親的主意,但他強調,即使在他和親戚朋友的幫助下,能夠湊足拆舊房修新房的錢,也不用考慮他將來結婚成家的需要,他建議把房子建得稍微小一點,節省一些花銷,因為從親戚朋友那裡借的錢,也是需要他來還的。

......

談了兩個多小時,母親徐桂華提前準備午飯,不到中午十二點,方翰民吃過午飯,跟父母家人道彆後,往鄉鎮上的長途汽車站點進發,傍晚六點前,順利返回紅星製藥廠職工宿舍。

第二天上班後,方翰民準時出現在自己辦公室,才三天沒見,幾位助手也沒有更多的事情需要向他彙報,他把已經寫好的請求院領導協調二車間深度技改的報告送到袁廠長麵前。

“聽說你請假回老家了?這麼快就回來啦?老家情況怎麼樣?好不容易回去一趟,沒在老家多待幾天嗎?”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