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翰民沒想到袁廠長對他如此關心,人家可是幾千人的國營大企業的一把手,在感動的同時,方翰民連忙說道:“謝謝廠長關心!老家的事情已經辦完了,沒有彆的事,我就回來了。”
“哦,那就好。聽說你老家那邊比較偏遠,今後無論自己還是家裡遇到什麼困難,跟我提出來,廠裡會幫助你的。”不管做沒做,老袁能說出這話,就證明他對方翰民確實比較重視。
再次道謝之後,方翰民請廠裡儘快跟二車間和廠部有關機構協調,以便他們在二車間開展工作。
“這個你放心,我這就吩咐有關部門去辦這件事。”
當天下午,廠辦通知方翰民去二樓會議室開會,也許去的有點晚,當他推門而入的時候,見袁廠長、王副廠長、夏總、技術科薛科長和二車間兩位領導,以及廠部分管水電氣的部門領導已經在座。
見方翰民在靠近會議室門口的一把椅子上坐下來,袁廠長招呼道:“小方同誌,你往前來,坐這裡。”老袁指了指離他不遠的一把椅子。
參會人員到齊了,袁廠長開始講話:“今天這個會,既是臨時召集的,也是早就計劃好的,因為會議內容涉及二車間的深度技改。半年前,也是在這裡,小方同誌提出了二車間的深度技改項目,他們雷厲風行,立即行動起來,在半年左右的時間內,不僅做了項目的小試,還順利完成了中試,並進行了各項總結,總之,試驗做的很成功!可喜可賀!”
老袁頓了頓,喜形於色地繼續說道:“更加可喜的是,小方同誌認為,中試結果可以直接應用於車間生產,今天召集這個會議,目的就是協調各方麵關係,讓他們的工作儘快順利地開展起來,早日在工業生產中取得成功!”
由一把手召集的會議,標準套路就是廠長講一段開場白,副手和職能部門再提出具體問題,最後解決問題。
儘管按照一般技術開發流程,總工程師老夏也有些疑問,但他已經多次見證了方翰民的神奇,隻好把想說的話咽進肚子裡。
王副廠長主管生產,這麼重大的技術改造,他自然有話要說,“小方同誌,你提出的加氫還原技術,屬於非常超前的生產工藝,雖然你們經過了實驗室和中試的驗證,但未經工業化試驗,就直接應用於生產,你有多大成功的把握?”
不是老王沒事找事,因為這既是他的職責,也是技術開發應該遵循的一般流程,而方翰民卻省掉了一大步,王副廠長的質疑不無道理。
但是,方翰民帶來的加氫還原技術,在他所經曆的二十一世紀,已經是非常成熟,並被普遍采用的生產工藝,在實驗室和中試裝置上驗證一下,僅僅是為了掩人耳目,故意做給有關領導看的,以嚴謹的科研標準衡量,那根本就不能算作嚴格意義上的技術開發。
再次遭到王副廠長的質疑,方翰民顯得十分淡定,“我想說有百分之百成功的把握,但我害怕大家說我吹牛,不過我敢保證,成功的希望非常大!”
“假如不成功,你用什麼做擔保?”老王追問道。
“這個......”方翰民一時語塞,他一個未婚青年,除了每個月的工資,可謂一無所有,他能拿什麼做擔保?
王副廠長的問題難以回答,這讓方翰民非常難堪。
老王開始的質疑雖然有道理,但誰都聽的出來,他接下來的追問就是故意為難方翰民。
不管方翰民有沒有目的,他積極推動紅星製藥廠的技術進步,這件事本身就值得大肆鼓勵,老王這樣為難一個有上進心的年輕人,一把手袁廠長看不下去了,“小方同誌主動為紅星製藥廠搞技術改造,擔保什麼呀?其他人搞技術改造,廠裡也沒要求誰擔保過。”
“以前其他技術人員搞技術革新,都是按照一般流程進行,小方把關鍵的工業化試驗步驟省掉了,必然存在更多風險,要求他作出擔保,沒有彆的目的,隻想讓他樹立風險意識。”王副廠長為自己辯解道。
“按照你的意思,必須讓小方同誌帶領他手下那幫人,非做工業化試驗不過?小方同誌,你認為有沒有這個必要?”袁廠長對老王的無理糾纏有些反感。
“我認為沒有必要,因為我們在中試過程中,已經充分考慮了工業化試驗的因素,再做工業化試驗,不僅浪費設備和原材料,更是浪費時間。”方翰民十分清晰地表明了自己的觀點。
考慮一番後,為了照顧老王的情緒,袁廠長提出一個折中方案。
又是折中方案!難道這就是一把手的工作方式?方翰民對此頗感無奈,但他麵對的人和事,畢竟跟前世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