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見不得彆人好,如果你到技術科以後,跟他們一樣不思進取,在工作上得過且過混日子,我估計他們對你就不會像現在這樣。”
“如果我跟他們一樣,這些人可能更瞧不起我,因為我既無學曆又無資曆,沒有資格像他們那樣混日子。”
老商想了想,“你說得對,這些人跟你格格不入,無論你怎麼做,他們都看不慣。現在你成了技術科的一把手,我覺得他們將來會在工作上給你製造很多麻煩,你可要有思想準備呀!”
對於老商的提醒,方翰民心存感激,“謝謝商工,車到山前必有路,既然廠領導把我放到這個位置,我就不會辜負廠領導的希望,將儘力爭取把工作做好。”......
一月中旬,紅星製藥廠人事科接到市工業局人事處通知,因為方翰民的特殊貢獻,經市工業局同意,報市府主管領導核準,方翰民的國家乾部編製已經正式獲批!
人事科侯科長第一時間把消息通報給袁廠長,老袁當然很高興,“工業局範局長還真是說到做到,方翰民的技術成果在市裡得了科技進步一等獎,沒用我催促,他們就把方翰民的事情辦妥了。”
“是啊,局裡為咱們解決了大問題,但有了乾部編製僅僅是第一步,方翰民還缺技術職稱呢。”
“那是你的事,我就不管了。”當初有言在先,為了解決方翰民的問題,涉及局裡主要負責人和市府主管領導,由老袁出麵協調關係,其餘事項全由人事科長老侯辦理。
侯科長知道接下來要做的工作,是為方翰民評定技術職稱,他順便把轉乾的消息通知方翰民,“你現在有了正式乾部編製,還需要為你評定技術職稱,按照省人力資源廳的規定,需要你提供一篇論文或一份技術報告。”
兩三個月前,總工程師老夏有個在全國著名醫藥雜誌當主編的老同學向他約稿,老夏覺得加氫還原新工藝是個很好的題材,便鼓勵方翰民向那家雜誌投稿,方翰民利用空閒時間,就加氫還原新工藝相繼寫了四篇論文,投向那家醫藥雜誌。
第一篇論文已經完成審稿,並於本月在雜誌上刊出,方翰民在前幾天收到了該雜誌社寄來的贈閱雜誌。
“你看這個可以嗎?這本雜誌在全國醫藥行業久負盛名。”方翰民從抽屜裡拿出那本雜誌,翻到刊登自己論文的頁碼,遞給侯科長。
老侯不懂技術,但他覺得刊登在全國著名雜誌上的論文,其學術水平一定很高,完全可以滿足評定職稱的需要。
“這麼高端的論文,我認為完全沒問題。”
拿著市工業局人事處為方翰民簽發的轉乾通知和這本雜誌,侯科長來到市勞動局分管資格鑒定的處室,他把兩樣東西呈送到辦事人員麵前,自我介紹並說明來意,“按照要求,需要的材料我們已經準備齊了,請看看是否符合規定。”
也許為了辨彆真偽,辦事人員非常仔細地辨認了方翰民的轉乾通知書,在確認無誤後,又拿起麵前的雜誌,老侯幫其翻到方翰民那篇論文的頁碼。
看了幾眼,辦事人員把雜誌扔到桌上,“這可不行啊!”
老侯趕緊跑過來,“怎麼,論文水平不行嗎?這可是全國著名的醫藥雜誌啊!”
“我沒說論文水平不行,你看他這署名,雖然方翰民是第一作者,但他後麵還有三個人。”
“這、這有什麼問題嗎?”老侯有點著急了。
“按照規定,評定職稱的論文,必須是作者自己獨立完成的工作,他跟彆人合寫的論文,不符合規定。”
“那、那該怎麼辦呢?”老侯焦急地問。
“回去告訴當事人,讓他提供一篇獨立署名的論文或技術報告。”
雖然老侯認為很麻煩,方翰民卻覺得這根本算不了什麼,不就是一篇自己署名的論文或技術報告嗎?方翰民為紅星製藥廠做了多項工藝改進和技術革新,哪一項都有技術報告,他隻需在自己保存的底稿中隨便挑選一份,就完全可以應付差事。
第二天上午,方翰民來到人事科長辦公室,把裝訂好的技術報告呈到老侯麵前,“侯科長,你看這個怎麼樣?”
老侯非常驚訝,“這麼快就寫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