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經筵(上)(1 / 2)

紫禁城乾清宮。

夜已經深了,弘治皇帝朱祐樘依然沒睡,而是在燭光下批閱著最後一份奏本。

朱祐樘算是一個比較有作為的皇帝,在他登基之後,一掃成化末年的種種弊病,興修水利,發展農業,使得大明開始衰敗的國力,竟然轉跌為升,國內百姓的生活也變得安穩了許多,連民間的起義都少了大半,因此後世稱之為“弘治中興”。

不過這種“中興”是需要代價的,其中最大的代價就是朱祐樘的健康。

朱祐樘登基後勤於政事,不但每天早朝必到,而且還恢複了午朝製度,甚至在早朝和午朝中間,還要在文華殿召集大臣議事。

而且朱祐樘還不允許太監替自己批閱奏本,可以說他在勤政這方麵,完全是向老祖宗朱元璋學習。

可惜朱祐樘卻沒有朱元璋的好身體,他從小就體弱多病,現在又挑起如此繁重的政務,導致他的身體一直不太好,剛剛三十歲的人,卻早早的生出了白頭發。

“把蠟燭挪近一點!”

朱祐樘吃力的看著手中的奏本,忽然開口吩咐道,這幾年他的眼睛也不太好了,特彆是晚上看奏本時,老感覺模模糊糊的。

旁邊的太監答應一聲,將桌子上的蠟燭往前挪了挪,朱祐樘也將奏本靠近燭光,努力眯起眼睛才終於看清了奏本上的內容。

“廣東廣西水災,山東山西卻鬨旱災,這是上天覺得朕還不夠勤勉嗎?”

朱祐樘看到奏本上關於兩廣水災的稟報,也不由得懊惱的自語道。

這幾年大明的天災不斷,南方主要是水災,往往伴隨著瘟疫,北方卻是旱災,卻往往又伴隨著蝗災,雖然朱祐樘已經多次下旨,免除地方上的稅收,以減輕地方的負擔,還是有不少百姓流離失所。

“陛下何苦自責,您要是還不算勤勉,那天下間就沒有勤勉的皇帝了!”

正在這時,一個溫柔的聲音傳來,緊接著一個貴婦人端著托盤走進來,正是朱祐樘的妻子張皇後。

“皇後你怎麼來了?”

看到妻子,朱祐樘放下手中的奏本,笑著站起來道。

朱祐樘不好女色,宮中隻有張皇後一人,沒納任何的妃嬪,這件事曾經在朝中引發許多大臣的反對,但朱祐樘卻十分堅持,再加上張皇後為他生下一兒一女,大明有了繼承人,勉強堵住了大臣們的嘴。

“我要是不來,陛下恐怕又要忙到下半夜才睡了。”

張皇後將手中的托盤放到桌子上,托盤上是她親手熬的蓮子粥。

“怎麼會,這已經是最後一本了,我馬上就要去睡了。”

朱祐樘端起粥,一邊喝一邊笑著向妻子解釋道,粥的溫度剛剛好。

他和張皇後感情極好,每天同起同臥,共處時如同民間夫婦一般。

在這座威嚴冰冷的紫禁城中,生活過不少的皇帝皇後,朱祐樘夫婦絕對是其中最為溫情的一對。

“好吧,我相信陛下,不過你也要注意一下身體,厚照今天偷偷告訴我,你和我站在一起,看起來不像夫妻,更像父女。”

張皇後用兒子的話取笑丈夫道。

“厚照這個臭小子,竟然在背後編排我,看我明天怎麼收拾他!”

朱祐樘臉色一板,做出一副生氣的表情道。

“那敢情好,你收拾厚照時,下手狠一點,免得他老是欺負他妹妹!”

張太後笑吟吟的回道,似乎完全不心疼兒子,因為她知道丈夫比自己還寵愛兒子,根本下不去手。

“厚照哪敢欺負他妹妹?我看明明是太康欺負他更多一些。”

朱祐樘哈哈一笑道,他很享受與妻子談論兒女的事,雖然他貴為皇帝,擁有大明這個龐大的帝國,但對他來說,一妻、一兒、一女才是自己能夠擁有的全部。

夫妻二人聊了幾句家常,朱祐樘也把碗裡的粥喝完了,張皇後這才再次建議道:“陛下你的眼睛不好,就彆老是在昏黃的燭光下批閱奏本了,還是早點休息吧,明天不是還要開經筵嗎?”

“皇後有命,朕哪敢不從,走,咱們去休息!”

朱祐樘心情很好,對妻子調笑道,說完這才挽著張皇後的手,一同回寢宮休息。

第二天天還沒亮,朱祐樘就早早起床,參加早朝聽取大臣的奏報,結束後匆匆吃過早飯,又在文華殿召集閣臣議事,中午還有午朝,有時遇到急事,甚至還要加一次晚朝。

不過今天是經筵日,所以午朝過後,朱祐樘牽著太子朱厚照的手,父子二人一同來到文華殿落座。

經筵不僅僅是大臣給皇帝、太子講學,同時也是一場重要的典禮,每次開經筵,都要有內閣大臣主持,六部尚書陪同,還設有展書、侍儀、供事等職位,一般由內閣、詹事府和翰林院的官員充任。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