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玉,你也是個聰明人,咱們聰明人之間就不藏著掖著了。”
“就把你的想法說與我聽聽吧。”
曹操凝眸望向李翊。
“在下以為……”李翊有條不紊地為曹操作出分析,“取徐州有兩難。”
“一難,徐州刺史陶謙乃是朝廷親自敕封的長官,此人以寬仁為本,待民厚道。”
“在徐州的官聲口碑堪稱是上佳,如此官民一心,取之大是不易。”
曹操點了點頭,對第一點分析表示認同。
“至於這第二難麼,冀州的袁紹,南陽的袁術他們都覬覦徐州,對其垂涎三尺。”
“隻因他們相互掣肘,沒有去攻取,故而遲遲不曾進兵。”
“可若是我們先去取,便容易觸犯眾怒,樹敵於眾諸侯。”
“他們能聽憑主公任意攻伐徐州麼?”
曹操歎了口氣:“我所憂慮的,正是這兩難。”
說到底還是實力不夠,要是他有雄兵百萬的話。
管你徐州陶謙官民一心,管你什麼冀州袁紹、南陽袁術,全都給你一勺燴了。
但沒辦法,現在的曹操實力還是太弱小。
菜,就隻能多練。
“不瞞你說,此前我已經與荀彧他們商量過了。”
“眾人都勸我先不要攻取徐州,而荀彧則勸我可以去攻取。”
“現在也是兩難,既然你來了,便說說你的看法吧,這徐州是取還是不取。”
沒想到自己手裡拿的還是壓哨的一票,那基本上是李翊最後的建議,將直接決定曹操打還是不打。
“陶謙縱容部下殺害主公父親,殺父之仇不共戴天。”
“此仇不報,天理難容。”
“何況陶謙雖然寬厚,卻為人迂腐,待人雖然仁慈,卻近乎昏昧。”
“像陶恭祖這樣的人,怎配據有徐州?”
“徐州早晚易屬他人,既然如此,為何不能是主公去取?”
曹操眼睛一亮,李翊一針見血地指出了兩個問題的症結所在。
徐州雖然官民一心,但陶謙為人太過軟弱,整個徐州都外強中乾,並沒有想象中那麼難打。
至於擔心惹怒其他諸侯,李翊的分析簡直太好了。
反正大家都要取,那為什麼就不能是我曹操去取?
“說得好!”
曹操興奮地拍案而起,“繼續說!”
“徐州乃是天下大州,扼黃河而連泰山,與我兗州合並,正好能解決我軍地理位置不好的問題。”
“如今陶謙殺害主公父親,主公正好借報父仇之名,發兵徐州。”
“蒼天送徐州給主公,如同送一杆大旗給狂風!”
“主公不必猶豫,即刻命曹仁將軍整軍備戰便是。”
原本李翊已經安排人去救曹嵩了,為的就是想先發展內政,積蓄實力。
等將來強大了之後再去攻打徐州。
沒想到曹嵩最後還是難逃一死,隻能說是天意。
既然天意不可違,那他就必須勸曹操發兵攻打徐州。
李翊不想浪費這個絕佳的機會。
因為曹嵩的死,是發兵的絕佳借口。
同時,哀兵必勝,眾軍士為報仇雪恨,肯定能夠上下一心。
所以儘管沒能避免曹嵩的死,但也得將他的死給利益最大化。
這便是李翊的行事手段。
“真是真知灼見呐。”
曹操連續眨動眼睛,饒有興致地看向李翊。
“……哈哈哈,子玉啊子玉,眾人之中,隻有你和荀彧勸我攻打徐州。”
“看來英雄所見略同,聽你講話簡直如飲美酒,令人陶醉。”
曹操一邊笑著,一邊重新臥回榻上。
“如今我已悲傷過度,不能執筆,就請子玉代我擬一道哀疏,上奏朝廷。”
“表明我為報殺父之仇被迫起兵的決心。”
“主公明鑒,在下已經擬好,請主公過目!”
李翊從懷中取出提前擬好的奏疏,將它交給曹操。
“哦?”
曹操翻身從床上坐起,一把奪過奏疏,快速地掃過一遍,旋即朗聲大笑:
“子玉呀,你還真是料事如神,竟把我的心思猜得如此透測。”
“看來你早就料定我一定會去取徐州了。”
李翊拱手道:“在下隻是跟在主公身邊,多學了些教益罷了。”
曹操大喜,連忙傳令帳外的曹仁:
“子孝,你即刻去傳令三軍,十日之後起兵討伐陶謙,為我父親報仇雪恨!”
“遵命!”
曹仁聽說要攻打徐州,自是心中竊喜。
他們這些武將最盼望的不就是建功立業嗎?
待所有人都離開衙署之後,曹操隔著窗戶,目視蒼穹,口中喃喃:
“風起於青萍之末,浪成於微瀾之間……”
“李子玉,你到底還能給我帶來多少驚喜。”
……
走出衙署,曹休趕忙跟了上來。
“怎麼樣先生?主公那邊說了什麼?’
“主公下令十日之後攻取徐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