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
曹休眉頭微微一皺。
李翊望著曹休,嗬嗬一笑:
“文烈,你看起來好像不是很開心啊。”
“你難道就不想報徐州的一箭之仇麼?”
“哦,不!”曹休矢口否認道,“仇當然是想報!”
“隻是徐州乃是四戰之地,如今我們的實力遠不如二袁,更有呂布、劉備等梟雄蠢蠢欲動。”
“如果我們冒然舉大軍去攻伐徐州,會不會引來眾諸侯的忌恨呢?”
聽聞此話,李翊又是一笑。
“主公此前也有著和你同樣的憂慮,隻是你們都忽略了一個重要的問題。”
“那就是隻站在自己的視角去看問題,卻不會換位思考。”
換位思考?
這……
曹休頓了一下,有點兒不明所以。
“嗬嗬,我們去攻打徐州,害怕被其他諸侯偷家。”
“可其它諸侯若真要來攻打我們,他們難道就不怕被偷家了麼?”
曹休恍然大悟。
對呀,現在天下形勢未定,誰敢輕易動兵?
冀州的袁紹雖然實力雄厚,但曹操明麵上仍然是他小弟,他在道義上沒理由出兵。
並且幽州的公孫瓚仍然虎踞遼東,他不搞定公孫瓚,怎麼敢南下?
至於南陽的袁術,孫策近日聲名鵲起,帶著一幫孫堅老臣橫掃江東。
袁術擔心後院起火,肯定也不敢輕易動兵。
第二日清晨。
和煦的陽光透過雲霧照射在陳留的衙署大堂上。
這裡聚集了一眾曹營文武諸將。
眾人激勵的討論爭吵著,商議攻伐徐州的具體戰略與方案。
這也是曹操的出兵習慣,出征前要先聚集文武商議,規劃好具體步驟之後方可出兵。
這便是謀定而後動。
曹操是真正的好謀有斷,與袁紹的“好謀無斷”正好相反。
會議從早上便開始,一直討論到了中午。
坐在這裡的,都是聰明過人的奇謀之士,以及征戰多年久經沙場的老將。
文左武右,依次起——
大堂左側坐著的是以荀彧為首的文臣領袖,戲誌才、荀攸、程昱、毛玠等文官。
大堂右側坐著的是以夏侯淵曹氏宗族武將為首的,曹仁、曹洪、夏侯淵等武將。
曹氏宗族武將之後,才是李典、樂進等外姓武將。
這也是老曹的用人習慣,凡是曹氏宗族的,優先重用自己人。
然後再根據能力出眾與否,重用外姓武將。
“誌才,你初來我軍,主公便委任你為‘軍師祭酒’。”荀彧率先開口,“不如便將你的高見說來與諸位聽聽。”
戲誌才是荀彧一手舉薦過來給曹操的,結果上來就給了一個“軍師祭酒”的位置。
可見其對戲誌才相當器重,這也是荀彧為何先點他的原因。
等於是給他初來職場表現的機會。
“高見不敢當,隻是在下以為兗州方才平定蛾賊叛亂,正是與民生息的時機。”
“冒然動兵,隻恐傷及根本,還望主公三思而後行。”
此言一出,眾皆愕然。
大夥兒全都沒想到荀彧極力推薦的一個謀士,上來竟然就要和大家唱反調。
曹公把大夥兒聚一塊,不就是商議怎麼進兵的嗎?
各抒己見,抒的那是怎麼進兵的己見,不是退兵的己見啊!
曹操皺了皺眉:“誌才,此次將公等聚於大堂,是商議怎麼進兵的。”
戲誌才性格向來是有一說一,不怕跟老板唱反調,他提出自己的觀點:
“曹公明鑒,兗州地盤微小,本無實力與眾諸侯爭雄。”
“去歲得了百萬黃巾,用之開墾荒田,發展生產,不用三五年便可使我兗州壯大。”
“到那時候,去取徐州也好,冀州也好,都易如反掌。”
“如果冒然動兵,大傷農事,還願主公三思。”
曹操眉頭緊鎖,兗州根基弱他怎會不知?
真要說戲誌才的分析有沒有道理?
完全有!
兗州目前最大的優勢就是人口,但人口也需要時間消化。
戲誌才他是希望曹操求穩,不要賭,等打牢根基之後再去逐鹿中原。
但是如今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曹操不想放過此次報父仇的機會去取徐州。
尤其徐州殷富,曹操也需要一些斂財的手段。
不能總乾刨人家祖墳的缺德事兒。
他目光逡巡一圈,獨不見了李翊。
便問一旁的荀彧道:“眾人可都已到齊了麼?”
荀彧明白曹操的話外之意,躬身道:“李子玉尚未趕到。”
曹操佯作大怒:“都已經晌午了,為何如此鬆散懈怠?”
“曹仁,你即刻差人去將他找來!”
“喏。”
曹仁正要領命而去,卻見李翊迎麵走來。
手裡還捧著一疊案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