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馬的電子眼微微放光:“在農業領域中,最大的限製就是可種植的土地太少。”
“如果能夠解決這一點,將可用土地不斷擴大,那麼農業的成本就能得到持續降低,這一領域將會有很大的發展前景。”
“董事長,這種懸空層技術可以被大規模複刻嗎”
周異搖頭。
目前還是靠伍一的控沙能力手搓,用一塊塊泥板打造出懸空層,速度上快不起來。
“可惜。不過隻要在擴大土地就是好事,終究會從量變演化成質變。”
移栽機又說:“董事長,當前是春季,適宜種植蔬菜。本地土壤我已經確認過,雖然算不上肥沃,但已經達到了基準線。我建議,選擇大白菜和白蘿卜這兩種高產蔬菜。”
“按照普通品種的種子,大白菜隻要60-90天天就能形成葉球,繼而收獲。畝產一般在1500-5000公斤之間,上下區間很大,需要第一年收成才能確定實際產量。”
“春季播種的白蘿卜生長周期大約在50天左右,而秋冬蘿卜的生長期則在70-120天。采用標準流程種植,畝產一般在1500-3000公斤之間。”
“種植大白菜和白蘿卜都相對容易,產量大且穩定。”
周異驚了。
這兩種蔬菜的產量比他想象得要高。
他記得,之前花生畝產約120公斤,紅薯畝產200公斤,這邊蔬菜直接是十倍。
鄭陶解釋道:“董事長,沒有之前那一年的土壤改良和輪作,種蔬菜是很難的。這方麵鐵馬和銅牛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它們堅持在對土壤進行保護和可持續開發。”
“蔬菜種植在播種、育苗、澆水、除草、施肥和收割等方麵都需要較大的人力投入。此外,還需要預防病蟲害的發生,以及及時采摘收成,保證蔬菜的新鮮度和質量。”
對這一點周異倒是有感受。
收獲花生和紅薯有農機兄弟就搞定,但後來種西瓜,多虧鄭陶招了不少務農團退休人員照顧和采摘。
周異想了想:“老鄭,看來我們也需要一個務農團。”
“董事長,如果有就最好了。”
“那以你看,我們的務農團以什麼形式合適一點”
鄭陶摸了摸胡須:“依我看,可以用之前退休的務農團成員作為基礎,先從發展聯盟三座城市,以及附近的城市裡招募退休的務農人員。”
“這些人員大多數都在35歲以上,屬老年人,每天的精力、體力和耐力不如青年。不過他們經驗充足,公司需要的是精細化操作,並不缺乏重複勞動力。”
“我們有免費的醫療後勤,能夠讓員工延緩衰老,有安全穩定的生活環境,還能賺到平均水準之上的薪酬。不愁找不到合適的農夫。”
周異點頭。
這主意不錯。
在周異眼裡,這些三十幾歲的人才是年富力強,隻要保證飲食和醫療,他們的工作經驗將會派上大用場。
他略作思索:“那就在農業部下正式成立一個農場,就叫「聯合農場」。薪酬還是老樣子,定為其他城市務農團的2倍,月薪6000菇。如果有額外的技術和新農作物改良,再在這個基礎上提薪。”
“工作同樣是上4休1。”
“老鄭,你覺得怎麼樣”
鄭陶笑著說:“董事長,這個待遇已經是頂尖了。因為有三位農機在,農場隻要40人就足夠,遇到蔬菜采摘農忙,再臨時雇人就行。”
“那就這麼做,具體方麵根據你們實際情況來。”
“董事長,還有一件小事。”
鄭陶忽然臉色變得正經了起來。
“從我的角度來看,農業部急需增加農機數量,至少要兩名。今年我們要總共維係4000畝農田,鐵馬和銅牛的工作量要增加到160%,如果讓它們持續超負荷運轉,會對它們造成不可逆的損傷。”
“它們本身不會抱怨,隻會更賣力地工作,力圖將這些做好。但我不能視若無睹,董事長,我們需要更多人手。”
周異聽得捏了捏鼻梁:“這事怪我,是我考慮不周了。”
機電生命的長期高負荷運轉,本就是很危險的事。
公司前有達芬奇,後有農機兄弟。
都屬加班狂。
周異對鐵馬說:“工作超負荷,這方麵你一定要說,我有時候想不到那麼仔細。我們都要實事求是,鐵馬,以後有具體困難一定要提。”
“董事長,我認為我們做得到4000畝。記錄和極限,就是用來突破的。”鐵馬有些驕傲地堅持。
“突破個屁!”
旁邊的鄭陶罕見爆粗,指著它的車頭大罵:“你和銅牛最近都已經燒得冒煙了,這樣下去隻會毀壞嚴重。你們不要覺得隻要還能運轉,好像就什麼問題都沒有!”
“不是每次修理都能修好,我見過超負荷後再也無法運轉的農機!你們是銅皮鐵骨,但你們不是不會死!”
鐵馬被噴得無言以對。
周異也意識到其中的危險:“老鄭說得沒問題,我會立即招人。鐵馬,你們這一年來都沒有休息過,我希望你們先休個假。”
他心中開始思索。
是時候親自跑一趟,到外麵去招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