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驥不知道的是,曆史上唐伯虎牽扯春闈案後半生窮困潦倒,即便那樣最後也原諒了都穆,甚至有幾幅畫作還讓都穆給題詞題詩了呢!
和唐伯虎的恃才傲物不同,徐經等人說什麼都沒落下張驥,很想和這個當朝國舅,天子眼前的紅人結下交情。
倒也讓張驥覺得氣氛不錯,沒有被劃出圈子之外。
眾人正聊著,銅鑼聲響起,禮部外麵貼上了榜單。
早有專門吃喜報錢這個行當的人上前抄錄,而且分工明確,合夥陸續給榜上有名者送喜報。
這份收入,差不多能讓他們這些人吃喝不愁一年呢!
很快鞭炮聲響起,報喜的扯著嗓子喊道:“南海縣舉子倫文敘,會試第一,殿試第一,第一甲第一名,狀元及第呀!”
報喜的一邊喊一邊跑向打聽來的客棧住址,希望可以跑在第一個給狀元郎報喜,拿到最多的賞錢。
恰巧這位狀元郎的客棧就在不遠處,張驥等人目視就能看到狀元倫文敘的長相。
張驥第一個就驚了,因為此人三十出頭,腦袋大的出奇,比正常人大了兩圈不止。
難道腦容量大,所以讀書讀的好嗎?
可以看到倫文敘拱手道謝,給了報喜的一塊銀錠子,大概有十幾兩,又讓人撒了幾貫銅錢落於道路上,任孩童和大人爭搶。
唐伯虎嗬嗬笑出聲來,“倫伯疇這一下可是要餓上大半年肚子啊!”
“伯虎兄認得這位狀元?”張驥聽出唐伯虎說的是狀元倫文敘的表字,伯疇。
唐伯虎笑過之後臉上有些悵然,“我的座師梁儲大人對其非常欣賞,沒想到今次如老師所料,倫伯疇不但金榜題名,還中了狀元。”
緊接著,唐伯虎就說了一些他所知道的倫文敘的情況。
因為天生腦袋大,倫文敘被人戲稱為大頭仔。
倫文敘幼時家貧,父親倫顯務過農,做過傭工,後以撐渡船為生,一家大小僅堪溫飽。
由於收入甚微,倫顯無力送子入私塾讀書。
倫文敘兩三歲時,父親便在勞動之餘,用心地教他寫字、讀書,背唐詩、宋詞,年把時間,他就能流利地背出數十首詞,並練得一手好字,還養成了勤學好問的習慣。
七歲時,因常到村內一間私塾門外偷聽,塾師因此備受感動,免費收他為學生。
因聰慧好學,倫文敘八九歲已能詩文,長於對聯,每試必列前茅,有神童、急才、鬼才之稱。
其後,塾師年老病逝,倫文敘因而綴學,但仍一麵賣菜操持糊口,一麵專心鑽研四書五經。
“倫伯疇尤其擅長對聯,特彆是一些嶺南文化的對聯很出名,近來都把伯疇和本朝早年間的名臣解縉在對聯上的成就並列。”
張驥聽完了倫文敘沒考中進士狀元之前的生平,連連點頭。
“這個狀元及第很有含金量,是他應得的,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大頭仔憑借如此毅力完成了階層躍遷,魚躍龍門,硬是要得,伯虎兄稍後記得幫我引見一二。”
唐伯虎因為老師梁儲的關係,和倫文敘還算是熟人,點頭答應下來。
喜報聲不斷,中得一甲第二名的榜眼叫豐熙,一甲第三名探花名叫劉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