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廠和錦衣衛拿到了侶端的口供,立即向弘治天子朱佑樘稟報。
這天的午朝還沒有結束,羅蔭和朱暟聯袂把口供呈給朱佑樘。
朱佑樘看完之後,心情極其不好,侶端這個人他有印象,印象還不錯,但沒想到竟是個貪官汙吏。
彆看侶端貪腐了幾萬兩銀子,似乎不多,但近年來朝廷每年的結餘也才幾十萬兩而已,等於侶端一個人就貪了幾分之一的大明收入,這麼一對比就恐怖和突出了。
朱佑樘把口供讓戴義給侶鐘送去,侶鐘亦是他眼中的重臣,但是對子女的管教實在太糟糕了。
侶鐘拿過口供一看,的確是兒子侶端的筆跡,說明侶端是在自願的情況下寫的口供。
而內容在侶鐘看來可謂觸目驚心,他跟錢財打了大半輩子的交道,自己家裡肯定不缺錢,但也沒有幾萬兩的家產,侶端卻一年就能貪這麼多。
更要麼的是,很有幾樁事,都有戶部的官吏幫襯,更是在啪啪打他的臉。
侶鐘向前走了一步,“陛下,侶端貪腐,證據確鑿,微臣請陛下將此人革職查辦,以大明律治罪。”
當此時,侶鐘除了大義滅親沒有彆的選擇,就想當年的馬文升,不也被迫跟次子斷絕了關係嗎!
朱佑樘惱恨侶端,但是並沒有把侶端置於死地的想法,勒令其辭職回家也就可以了。
侶鐘繼續說了,要引咎辭職,告老還鄉,兒子犯了錯,他也沒臉繼續當這個戶部尚書了。
這裡麵涉及到三辭三讓的傳統,馬文升都沒有趁機落井下石,而是看看侶鐘是不是真的要回老家。
就在侶鐘堅持要辭職走人的時候,有廠衛的人悄悄到來,在羅蔭的耳邊低聲說了幾句。
羅蔭臉色一變,顧不得大殿上君臣正在上演的戲碼,“陛下,光祿寺少卿侶端,在昭獄畏罪服毒自儘了。”
此言一出,大殿為之一靜,侶端畏罪自殺了?
侶鐘聽了,渾身搖晃了幾下,險些暈倒在大殿上。
朱佑樘眉頭一皺,他還沒想殺了侶端,侶端卻自殺了,倒也還殘存了些廉恥之心。
午朝沒法進行了,朱佑樘要給侶鐘時間去料理侶端的後事,至於侶鐘要辭職回家,隻能容後再議。
侶端死的第一時間,張驥就得到了消息,令他難以置信。
或許是以前吃過虧,張驥馬上讓人把昭獄封鎖,所有人不得離去。
按照張驥對侶端的了解,這個人沒有求死自殺的理由,雖然張驥很想讓侶端去死,也不介意事後把侶端乾掉。
但在正常情況下,侶端還有個當尚書的爹,大概率死不了,頂多判個流放戍邊之類。
對此門清的侶端會選擇自殺,這本身就不正常。
上次被王敏毒死了好幾十人,張驥就把昭獄的廚房徹底掌控了。
給侶端送飯的牢頭怕的要死,渾身哆嗦,“公爺,我不知道啊!我把飯菜拿給他,他吃了幾口就不行了。”
張驥翻看了一下飯菜,又給侶端來了一個不用解剖的屍檢,確認侶端中毒身亡,應該是烏頭堿一類的毒素,量還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