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頭,一側的機翼,已經都拆下來了,當走進去的時候,還有一群人在飛機旁邊忙碌著,其中一個老者,正在拆開的機翼轉軸部位,仔細地研究著。
“陸老?”秦風不由得喊道。
這名老者,就是上次去埃及的時候一同去的陸老,當時大家忙於工作,沒有怎麼交流,現在看到陸老,秦風一眼就認了出來。
“秦風啊,你來了。”陸老很是興奮,說道:“你說兩側進氣比機頭進氣好,阻力小,大家都不信,結果一做風洞,還真是你說對了,大家都很佩服啊,你說可變後掠翼怎麼樣?”
“老哥,你這不是為難小朋友麼?”聽到陸老這麼問,屠老在一旁開始護短了。
陸老的年齡比屠老還要大7歲,可以說,是其他的總師的老哥了,也是航空工業的帶頭人,而且,科班出身,留過洋,在航空界內的地位很高。
現在,他也是洪都的負責人,前幾年推出了強-6的設計模型,就是打算搞可變後掠翼的,這次,米格-23的到來,他當然也是相當的興奮,早就開始了對米格-23的可變後掠翼部分的測繪。
陸老最看重的就是可變後掠翼,但是,其他人的觀點就不同了。
可變後掠翼曾經流行過,但是在用過之後,西方世界的航空界,主流方麵又回到了常規布局上來,說明它是有缺陷的。
哪怕是顧總,當初仔細看了一番之後,發現米格-23的機翼就靠著那一根不鏽鋼的轉軸連接,頓時也就失去了興致。
陸老問秦風,秦風該怎麼回答?當初去埃及的時候,秦風好像說過不看好來著啊。
隻不過大家忙著工作,沒詳細說而已。
“陸老,既然您考教,那我就簡單說說我的看法,要是有不對的地方,還請多擔待。”秦風開口道。
“有關可變後掠翼,理想是很美好的。”
秦風說的這個觀點,其實已經被大家認可了:“當戰機高速飛行的時候,機翼後掠,減小空氣阻力,可以增加航程,增加最大速度,當戰機低速飛行的時候,展開雙翼,升力大,機動性好。”
當初為什麼無數的工程師傾向於可變後掠翼,就是因為它有這些優點啊。
“但是,這個可變後掠翼的控製卻是複雜的。”秦風說道:“西方電子技術先進,比如雄貓戰機,實現了計算機的自動控製,根據飛機的狀態自動改變機翼的後掠角,而蘇聯的電子技術落後,所以他們采用的是手動控製,如果我是飛行員的話,我可不想在激烈的空戰中去分心照看後掠翼的角度。”
米格-23就是如此,雖然看起來很美好,但是飛行員都會刻意地簡化它的,它有三個調節角度,起飛的時候展開,巡航的時候後掠,空戰的時候放在中間。
對國內來說,米格-23還是秘密的,但是上次秦風已經和埃及飛行員編隊飛行過了,他也就摸到了米格-23的脈搏,對它的機翼操作已經是清清楚楚了。
“另一方麵,可變後掠翼需要有轉軸,有翼盒,會增加結構重量,飛行品質的提升,和機身重量的增加如何去平衡,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秦風繼續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