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秦風,你大概不太清楚,咱們的這個方案,本來就是一個前線殲擊機的計劃,不需要有太大的航程,太大的重量,也不需要有複雜的航電,主要是作為日間前線戰鬥機來使用的。”顧總向秦風介紹道。
整個殲-13的計劃,側重的就是這個方麵。
1972年9月26日,六院將展寬戰機的研製下達為二號任務,指出:“二號任務為前線殲擊機,突出機動性,方向是正確的,但要大力減輕起飛總重,力爭推重比達到或超過1.2,在確保機動性的前提下,爭取續航時間比殲-6有延長”。
這個意見還指出,該機將替代殲-6殲擊機,作為下一代前線殲擊機的主力機裝備部隊。並要求按上述意見進行方案論證和性能計算,該機研製被稱為二號任務,後定名為殲-13。
它和殲-8不同,殲-8是為了高空高速攔截敵人的轟炸機,而殲-13是為了取代殲-6,成為前線殲擊機,所以,這些指標都是在情理之中的。
“不,不,顧總,方主任,我認為,大家對未來的空戰沒有一個清晰的認識。”秦風說道:“我和顧總探討過,雖然現在的各種戰例,說明了輕型的前線殲擊機可以戰勝全功能的戰機,比如米格-21靠著小巧的優勢能戰勝f-4鬼怪,但是,電子技術的進步是日新月異的,如果沒有完善的電子設備,那戰機將無法擔負起未來的空戰任務來,哪怕是f-16這種戰鬥機,也是配備了相當強大的電子設備的。”
未來的天空,需要什麼樣的戰機?這點,秦風和宋老探討過,兩人的意見基本上是一樣的,大功率的火控雷達,先進的航電,各種導彈係統,肯定會成為主流的,戰機需要的是儘快轉頭,將機頭對準目標的方位。
秦風也和顧總說過,顧總卻是抱著空中李向陽的方案的,認為用機炮就夠了,因為導彈不可靠。
越南上空的戰鬥,麻雀導彈是比較丟人,但是,大家肯定沒有注意過,在整個越戰中,麻雀導彈也是在不斷地成熟的,在最初的時候,命中率不到百分之五,但是到了戰爭結束前,已經超過了百分之十!
以後呢?
現在的眾人還不知道的,等到十年之後的海灣戰爭,命中率就已經達到了百分之七十五。
到現在,還在認為以後的空戰依舊以機炮為主,那會讓空軍損失寶貴的發展機會,在錯誤的道路上,進步越大,損失就越大。
聽到了秦風的話,眾人都是皺眉頭,這個輕型殲擊機的方案,已經進行了十年,大家對它的認識,已經根深蒂固了,偏偏此時秦風站出來說,你們的思路是錯的!
很多人的心頭,都是不滿的。
雖然你是咱們殲-8的功臣,但是現在這麼詆毀我們的殲-13項目,是個什麼意思?
“還有幻影2000,我也親眼見過的了,機頭內擁有先進的多普勒雷達,西方都在向先進的航電技術進步,我們不能走彎路啊!”秦風說道。
“啪。”突然間,有人拍桌子了,這人睜開雙眼,瞪著秦風:“你這個小小的試飛員,說話好不硬氣,你憑什麼認為西方就是對的,咱們的就是錯的?越南戰爭,不是證明了西方是錯誤的了嗎?咱們的殲-13項目,可不僅僅在辦公室裡麵想出來的,咱們去海軍,空軍,調研了一年多,軍隊都同意咱們的這種設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