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秦風聽著米多上校的介紹,準備為試飛做準備的,其他的考察團的成員,正在達索公司的工廠進行參觀。
布瓦洛帶著他最大的潛在客戶,來到了圖魯茲工廠,這裡是達索公司的生產基地,幻影f1戰機正在進行有條不紊地生產之中。
整個工廠乾淨整潔,而且,對方的管理相當到位,每一個部件,都有專門的擺放位置,每一道的工序,都會進行記錄。
眾人都看得很認真,這樣的質量管理體係是相當好的,誰的工作沒有做好,可以隨時追查到具體的責任人,而不像國內,亂糟糟的,根本就不知道是誰的失誤引起來的。
大家看得很認真,很快,就來到了總裝車間,這裡,已經有一架完成裝配的幻影2000戰機。
“我們的戰機,使用的是m53發動機,這是一款優秀的渦輪風扇發動機。”布瓦洛給大家介紹道。
現在,航空發動機的最頂端的技術,已經是被英美壟斷,ge和羅羅兩個大公司的實力,沒有人可以比的。
而法國人發展航空發動機工業的道路,也是不平坦的,他們的努力,更值得國內借鑒。
法國的航空工業建立較早,但在二戰前一直缺乏高水平的活塞發動機,致使法國戰鬥機性能平平,後來又因為被德國占領,可以說,喪失了寶貴的發展機會。
要知道,世界大戰中,技術的進步,足以比得上平時的五十年!
戰爭結束後,法國人急切地發現,美國、蘇聯和英國早已開始了噴氣推進技術的研究,而且都把自己的噴氣式飛機送上了天。法國明白,如果不想落後,首要必須解決噴氣推進問題。
法國人找到了bmw003,在德國法占區瑞肯巴赫的原道尼爾工廠為他建立了研發設施,研究隊伍很快擴大到200人。這個研究團隊被稱作“瑞肯巴赫航空技術工作室”,縮寫為”阿塔”。
從一開始,也許是仿製的,但是很快,他們就開始自研了,從1945年的”阿塔”101,到1969年的”阿塔”9k-50,法國人花了24年時間,從1噸級推力一直發展到7噸級推力。
7噸級推力噴氣發動機被視為一國渦輪噴氣發動機技術的標誌和重要裡程碑。自此法國人終於在噴氣發動機研製領域中躋身美、英、蘇強國之列,組成了第一集團4強俱樂部。
再看看國內呢?一直都是在仿製,仿製,根本就沒有自己完全地走過一個型號,沒有這樣的科學研究,所以,國產的動力係統,是不可能成功出來的,更何況,國內還是屬於急功近利的,連渦噴的技術都沒有吃透,就把指標瞄準了世界一流的渦扇發動機的數據上,這根本就不可能輕易成功的。
再接著,世界上的動力係統,已經向渦扇發動機轉變了,法國也不會甘於落後的,1967年,斯奈克瑪開始打造法國噴氣發動機發展史上的第二個裡程碑——m53渦扇發動機。
這也是法國人受了刺激,因為在這一年,法國退出了與英國等國合作的“狂風”變後掠翼戰鬥機項目。
“狂風”的方案分歧讓法國多少感覺到,在動力核心技術掌握在英國人手裡的前提下,自己很難在設計上有更多的話語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