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一章 更多的要求(2 / 2)

大國航空 華東之雄 3469 字 10個月前

這樣的要求是無可厚非的,他們追求野戰條件下的快速搶修,就必須要改變,不過,要是這樣改變的話,那後機身也需要動一個大手術啊。

機頭改成兩側進氣,那是從沈陽弄過來的,己方再修改修改就夠了,但是,這後機身的設計,己方是沒有任何的參考的,這要是改起來,可就廢腦筋了。

不好弄啊!

“我們還希望,對整個機體的壽命進行延長。”

飛機,也是有壽命的,飛機在飛行的時候,機身上的各個部件都要受力,長期的受力情況下,就會產生疲勞,就會有裂紋,不用說表麵蒙皮上的裂紋了,就連內部大梁都可能會出現裂紋,所以,經過一定的小時數的飛行之後,機身就會不適合再飛行了,這就是飛機的整體機體壽命。

當一款戰鬥機進入原型機製造的時候,都會有好幾架,第一架用來首飛,第二架就是用來進行靜力測試,這就是檢驗整個飛機壽命的一個主要步驟。

一般來說,蘇係戰機的壽命並不長,機體的整體壽命,就是在上千小時左右,殲七在出口的時候,進行了改進,增加了壽命,這也才達到了兩千個小時。

對於蘇聯戰鬥機來說,兩千小時就已經不錯了,畢竟,戰機的發動機壽命,才僅僅有一百五十小時左右,大修一次,也才三百小時的總壽命,這樣,在機體的壽命期,要換好幾次的發動機,這還不夠嗎?

但是,西方就不同了。

西方的發動機,壽命很長!相比蘇聯戰機的兩百小時就算逆天的水準,西方的戰機壽命,動輒就是上千小時。

這當然有理念的問題,在蘇聯人眼裡,戰鬥機造出來就是用來打仗的,壽命不用那麼多,飛不到壽命,就被乾下來了,不如簡化製造流程,大批量生產。

而對西方來說,飛機造出來,用的時間短了,絕對不劃算啊,人家講究的是全壽命的整體消耗。

這樣一比,如果是戰爭時期,蘇聯的方案吃香,和平時期,還是西方的劃算。

另一方麵,就是工業基礎的問題,壽命高,這是需要更高的工業水準的,材料自身的優良特性,加工的精度問題等等,都會影響整個壽命。

至於現在的f404,全壽命已經達到了三千小時,這意味著什麼?發動機還能接著用,但是飛機已經不行了!那怎麼辦,把舊的發動機,拆下來裝到新的飛機上嗎?

所以,必須要提高機體的壽命才可以啊!

雖然機體到了壽命可以延壽,那也不如直接就增加足夠的壽命要更好啊,隻聽說過發動機先不行的,還沒聽說過機體先壞掉的呢。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