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來說,這是飛機的電傳控製係統的飛行控製率設計出了問題,才會導致現在這樣的結果,但是呢,己方的這種飛機,那可是液壓操作的啊!
在這個時代,知道飛行員耦合震蕩的試飛員都不多,因為大家從來都沒有遇到過,而唐剛這段時間也在孜孜不倦地研究各種試飛中的問題,也才算是了解了這種故障。
但是,怎麼會在自己的身上出現,這就不明白了。
“這種故障,不一定全部都是電傳操控。”秦風在一旁說道:“就算是液壓操作係統的飛機,如果操作有滯後的話,就可能會出現這種問題。”
說的很高大上,實際上本質就是操作滯後,本來應該是推杆,結果呢,係統反應慢了,操作舵麵的時候,都該到拉杆了,這當然就推波助瀾了。
操作滯後,這在殲七上沒有出現,但是在殲教七上卻出現了,這當然就是因為兩者的不同了,殲教七,前後都有操作杆,是不是因為增加了油缸和油路,最後導致出現的這種問題?
秦風這麼一解釋,唐老也就明白了:“有可能,不過,我們還得考察清楚,看看這問題,究竟是一次偶然,還是其中有必然。”
這個原因,是很複雜的,唐老當然知道,調節一下很容易,但是,調節之後呢,會不會出現其他的問題?畢竟,這是在超音速,而且是最大速度的時候出現的,如果僅僅因為這一個,就立刻調節的話,那到了亞音速的區間的時候,操作杆會不會過於靈敏?如果特彆靈敏了,恐怕也不方便啊。
這就是一種矛盾了,高空低空,高速低速,杆量都是不同的,操作杆的響應快慢也不同,如果僅僅是一次偶然,為此就調節,那也是不合適的,因為,他們完全是測繪仿製出來的啊,人家原型機為何沒有調節?
這就是測繪仿製的一個弊端了,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根本就不知道人家怎麼設計的,就不敢直接改動,否則,可能會出現更多的問題,就像是編寫程序,那種祖傳代碼,隻要稍稍修改,就會出現可怕的讓人崩潰的無數個bug。
現在,唐老這麼考慮是有道理的,秦風沉思了一下,說道:“看來,咱們需要再上去飛一次,看看是否出現類似的狀況。”
必須要讓故障重現,多試幾次啊。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雖然知道很危險,但是必須要不斷地重複這個危險,才能最終找到正確的辦法,這就是他們的職責。
“我去!”唐剛說道。
“算了,還是我上去吧。”秦風說道:“我一個人感受一下,或許更真實,你們在這裡,先分析數據。”
秦風沒有讓唐剛上去,當然不是因為更真實,而是為了保護唐剛,畢竟唐剛才剛剛開始試飛,他很生疏,不如秦風這麼反應敏捷啊。
而且,這個飛行員耦合震蕩,絕對不是說每次必然都發生的。
於是,唐剛隻能是在地麵上,看著秦風又上了飛機,起飛,開始了下一次的試飛。
想要重現故障,最好保持相同的高度,速度,各種情況都一樣,秦風按照剛剛的方式,繼續在同樣的高度上,加速到了最大速度,然後,關閉加力。
在關閉加力的瞬間,果然,他有了同樣的感覺,戰機的機頭向下偏了!於是,秦風拉起來了操作杆。
但是呢,沒感覺啊?他這麼一拉,飛機居然直接就拉平了,沒有出現那種耦合震蕩啊?除非秦風自己再接著操作?
反向操作,一般人很難做出來,秦風在降低到亞音速之後,繼續打開加力,飛到最大速度,和剛剛的情況一樣,關閉加力,飛機低頭,然後拉杆改平,再也沒有出現震蕩的情況。
這是怎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