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風這話,頓時就讓所有人心中一愣。
大展弦比的機翼,很多用在了高空飛機上,比如u2,而對國內來說,殲轟七是己方設計的第一款大飛機,機翼的長度也是最長的,所以,這種飛機的機翼,在空中就可能出現氣動彈性的問題,也就伴隨著結構性的震顫。
再過幾年,這就不成問題了,因為國內已經開始對這個課題進行專門的研究了,也有了一大批的這方麵的人才,但是,現在還沒有人能正確認識到這裡麵蘊含的風險,秦風也是在去醫院裡檢查身體的時候,突然想到讀過的一篇國外的論文。
“可是,我們無法把這個真家夥拿去吹風洞啊。”有人說道。
這個問題,必須要在風洞裡解決,但是呢,這架真飛機,是不可能送去吹風洞,在風洞中發現它的機翼開始顫抖的。
即使是知道了這個問題,那又能如何?不可能去吹風洞,就無法驗證啊。
“是的,所以,我們隻能是在實踐中解決掉它,我建議,可以給機翼的前緣,減少配重。”
有關機翼的震顫問題,早就有聰明的人想到了,在飛機的設計學裡麵,這也算是一個仿生學的知識了。
這個模仿的就是蜻蜓。
蜻蜓的翅膀是膜狀的,又輕又薄,一秒鐘內能撲打幾十次,但是呢,蜻蜓的這個翅膀,還特彆的穩,這麼薄都不會出問題,這是怎麼回事呢?
科學家們抓來蜻蜓,研究翅膀,很容易就能發現在每個翅膀末端的前緣都有一顆方形的“痣”,那兒比翅膀的其他地方都要厚,其他的膜狀翅膀的昆蟲,也有類似的“翅痣”或者“翼眼”。
為了研究這個東西,科學家就把這個東西給去掉了,結果,本來飛得又快又穩的蜻蜓,一下子就變得搖搖晃晃的,像喝醉了酒一樣。
這個例子就證明,翅痣可以幫助蜻蜓保持平衡,所以,在飛機的設計中,工程師們就模仿蜻蜓的翅痣,在機翼的前緣,額外地增加重量,這樣就可以保持機翼的穩定了。
這當然有工程力學的知識在裡麵了,總之,幾乎所有的飛機機翼在設計的時候,都是這樣的,也不用額外地增加專門的裝置,隻要把裡麵的框架做厚實了,這就行了。
殲轟七的機翼自然是這樣的,但是呢,大家沒有想到另一個問題,就是大展弦機翼的氣動彈性問題!
想要解決這個問題,就要讓機翼減輕重量,甚至是使用複合材料來製造機翼,在後世,很多的飛機的機翼都開始采用複合材料了,在解決氣動彈性方麵,有著突出的優勢,而現在呢,沒有彆的辦法,隻能是試著減少這裡的重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