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高揚設計局,在蘇維埃的地位,絕對是最高的,看他們的設計局和生產企業,全部都在莫斯科,就能夠知道了。七十,米高揚設計局,它的全稱是以米高揚命名的莫斯科機械製造廠。
設計局僅僅看過了這裡的照片而已,就沒什麼好訪問的,設計單位裡麵就是如此,再說了,開放得多了,還可能造成泄密,畢竟,他們設計局現在的主要任務,就是研究四代機項目1.42啊,這可是高度保密的。
現在,就到米格29的生產車間裡麵看看吧。
眾人一邊走,一邊交談著,聽到身邊的沙波什尼科夫的話,林將軍的表情很鄭重:“您也知道,我們空軍戰機的選擇,經曆了很長的時間,畢竟,對我們來說,選擇一款戰機,必須要能夠適應我們空軍的需要,我們希望有一款長航程的戰機,米格29不適合我們,我們非常期待能夠看看蘇27.”
這要一點點地給對方鋪墊才可以,現在,借著這個友好的氛圍,向對方誠懇的請求,林將軍顯然是打動了對方了。
“是的,我們會認真考慮的。我的朋友。”沙波什尼科夫說道。
說話間,就已經進入了工廠。
這裡的工廠,看起來更加壯觀。
戰鬥機的生產,現在還不是流水線作業,是最傳統的工位安裝,而工位的多少,就決定了戰機的產能,當初在二戰時期,工廠內經常是數百個工位一起裝配的,在車間內,想要走一圈,都得開著電瓶車,而在現在,隨著噴氣式戰機越來越貴,產量也是越來越少,在國內,哪怕是殲七戰機這種,年產量也沒有上百架的規模,但是現在,看這裡的總裝車間,一眼望不到儘頭,就能夠知道這種戰機的產量有多麼的恐怖了。
“這款戰機,機身大量采用了鈦合金,所以我們工廠裡增加了幾條鈦合金的零部件生產線,機身的主要受力梁,都是采用鈦合金來製造的。”伊萬-米高揚向大家介紹道。
隨著戰機的不斷發展,鈦合金這種輕質的航空金屬,使用的比例必然會越來越多,尤其是在機身的受力部位,現在,大家可以看到那亮閃閃的鈦合金的大框,逐漸組成機身的整體形狀。
“在進行米格29的製造的時候,由於翼身融合的需要,我們的加工需要更複雜的曲麵,所以,我們也更新了不少的機械設備,在一些零部件的生產上,已經開始采用數控機床了。”
這是一個重點,他們正在興致勃勃地向著中國的客人介紹他們的生產線的先進,已經開始采用數控機床了!
他們當然不知道,中國人的視線已經開闊了,他們早就看過了西方的戰機生產線,比如在格魯曼,早就視線全部的數控機床生產了,所有的設計圖都是在計算機的,直接和機床對接,生產各種零部件,在這方麵,國內也是在努力地靠攏的,比如國內的十號工程,就是打算采用同樣的方式的,在這方麵,米高揚設計局其實也已經落後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