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彆利亞科夫,我們又見麵啦,沒想到,這一晃,就是二十多年啊。”殲八的新的總師楊老,向著伊萬-米高揚身邊的一名助手說道。
“楊,沒想到,果然是你啊!”對麵的彆利亞科夫伸出手來,和楊老熱情地擁抱在一起,當年,米高揚設計局派出一部分人去,幫助中國進行米格21的生產工作,誰能想到,生產還沒有完全展開,他們就接受了調令回去了,當時,楊老就是和彆利亞科夫在一起對接工作的,現在,重新看到了老朋友,兩人都和激動,眼淚都流出來了。
當時,真是個熱火朝天的時代啊,這些從蘇聯來的工程師,沒有任何的架子,和己方一起,下車間,克服各種問題,想要幫助國內儘快生產出來先進的米格21,可惜啊。
當時的政治情況,那是最高領導人之間的問題,在私下裡,大家的關係都是很好的,說起曾經的那段歲月來,都讓人很是感歎。
現在,彆利亞科夫和楊老這樣的情景,比比皆是,第一次重新來到蘇聯的人很的激動地看到了當年的老朋友,都是熱淚盈眶,再次提起了那段曾經的歲月往事,轉眼間,時間就過去了這麼久,大家終於又見麵了。
這個熱鬨的場麵,瞬間就讓雙方的關係更加親切了,畢竟,對中國航空工業來說,米高揚設計局是絕對的老師,一款款的戰機,都是從米高揚這裡學來的。
相互認識老朋友,就用了十幾分鐘,等到大家暢談結束,考察團的隊伍就已經亂了,本來應該是分開的,涇渭分明,但是現在,大家都聚到了一起,成為了一個團隊一樣。
來到設計局,首先看到的就是陳列各種飛機模型圖片的局史陳列室,現在,當大家走進來的時候,彆利亞科夫也是驕傲地說道:“各位,大家是到訪到這裡的第一批中國客人,現在,我們剛剛迎來我們設計局成立的四十周年,我們從一個七十多人的設計局,發展到現在的150多種飛機的設計,我們的設計局,也是很驕傲的。”
大家沿著圖片參觀,突然就停住了。
“這不是咱們的殲教五嗎?”
“沒錯,這也是我們的米格-17的一款改型。”對方笑著說道。
屠老突然愣住了,他此時,走到了一架漂亮的戰機前麵,這是一架單發常規布局腹部進氣的輕型殲擊機,旁邊不僅僅有文字介紹,還有模型,這是一個33m方案,正常起飛重量9噸,超載起飛13.5噸,有8個外掛,采用rd33改型發動機,這款戰機,和己方的超七幾乎就是完全類似的,除了進氣道不同之外!
“現在,我們去米格29的生產線,讓大家看看我們這款最先進的戰機的生產,林,說實話,我很不理解,貴方對我們的這款戰機,似乎是有些排斥。”沙波什尼科夫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