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十的技術是相當先進的,很多的設備都安插在裡麵,試飛的同時,各種數據就被記錄下來了,很容易分析和改進,同時,在體製上,也采用了飛機的設計總師和試飛總師的原則,現在,試飛總師從低速滑跑開始,就已經就位了。
“明白。”秦風推動油門杆,看著轉速緩緩上升,身後的發動機在用力推動飛機,但是機輪還是鎖死的,秦風的腳離開了踏板,殲十戰機第一次靠著自己的動力,向前滑行了!
尾部的發動機在向後噴氣,戰機的機體在反作用力下被推動向前,向前!
很快,前麵的平顯的速度就到了三十的數值上,秦風的手輕輕地推動著油門杆,減小發動機推力,將速度穩在三十上,然後,踩動了右邊的方向舵。
在空中,踩動方向舵,那就是操控尾部的舵麵,而在地麵上,根據係統的不同,可以是刹單邊的機輪,還可以是讓前麵的起落架轉動。
現在的殲十,則是全部都有,就在他踩動方向舵的時候,右邊的輪胎開始刹車,左邊的繼續轉動,同時前麵的機輪也在向右轉,就這樣,他前麵的景物跟著轉動,已經在地麵上完成了一次轉彎,從停機坪的位置,他一溜過來,已經上了跑道,這樣一轉向,就已經對準了跑道!
三輪車的轉向穩穩的,起落架的液壓減震沒有絲毫的問題,負責測試的人員都很滿意。
“繼續!”
“明白!”秦風在跑道的末端,幾個小巧的轉向,對準了跑道中線,輕輕地刹住了飛機,然後,稍稍推動油門杆,鬆開了刹車。
戰機開始加速了,十,二十,三十,一直到六十,飛機都是穩穩的,此時已經到了跑道的中部,他兩腳踩動舵麵,刹車減速,然後單邊左側踩動,飛機靈活地向左轉動,離開了跑道,他就這樣,在跑道上來回穿梭,按照設計的路線,繞了一大圈。
等到他離開之後,後麵就有專門記錄的人員,測量軌跡,計算轉彎半徑等等的數據。
“這架飛機真靈活!”看到了秦風在上麵開著這價值幾千萬的三輪車,試飛總師周老向著宋老說道。
以前的戰機,後麵的主起落架的連接點都是在機翼中部的,這樣當兩側的主起落架展開之後,機輪之間的距離相當寬,起飛和降落都比較穩定,但是,帶來的劣勢也是比較大的,就是將機翼的翼根部位給前後分離了,這部分區域是無法用來掛載導彈的,要知道,翼根部位本來是承載能力最大的,結果不能用!
所以,三代機都是小三點起落架,直接向外撐開八字,擴大輪距,回收的時候,就在機腹下麵回收,不占用機翼的寶貴空間。
輪距比以前的小得多,轉向起來自然就靈活了,在地麵的操控也會很簡單。
“是啊,這種小輪距自然靈活,不過,也給飛行員帶來了更高的要求。”宋老說道。
輪距小了,降落的時候,橫向的水平就必須要保持好了,偏差太大,很容易擦掛機翼的,這也算是它的一個劣勢了,這需要飛行員有更精湛的技術。
低速滑跑,最高速度六十,驗證轉彎,加速和刹車等等的性能,這個實驗,進行到中午的時候,就算是落下帷幕了,速度之快,讓秦風都難以置信,這樣的情況下,說不定一周就能首飛了!